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提升基础设施整体效能

宿凤鸣

2023年05月25日08:22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提升基础设施整体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构成了现代城市和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因此,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涉及交通、物流、能源、通信、水利、市政、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方面,涵盖面广、跨领域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性、联通性、协同性有待提升,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发展。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对基础设施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立足国家战略,紧紧围绕人民需求,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遵循。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把握发展主动权和维护国家安全对一国发展日益重要。提升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的适应性,就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还要看到,作为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对增强发展动能、稳定市场预期、带动就业和改善民生等作用突出,从中长期看,还有利于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发挥基础设施对经济循环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促升级、优结构,着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支撑保障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升基础设施整体效能,要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改善社会民生和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建设。具体而言,一是提升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增强城乡、区域间的互联互通;二是支持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增强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三是加强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地下管廊等传统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和智慧化发展;四是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农村交通和物流等,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是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应对外部压力、内部压力以及极端情况的能力,切实保障国家安全。

  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能够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重要支撑。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要求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快形成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要资源要素承载地和增长极的空间形态,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也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推进不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对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以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布局,提升基础设施的整体发展效能。要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创新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拓展新空间。此外,还要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牵引作用,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万鹏、代晓灵)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