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学者专栏
分享

心有灵犀一点通

——毛泽东与李商隐

汪建新

2022年10月09日10:10    

李商隐(约813—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庆河内(今河南沁阳)人。19岁以文才得牛党(编者注:牛党,通常是指唐末以牛僧孺为首的一批仕人。他们与以李德裕等为首的李党开展了持续40余年的政治斗争,史称牛李党争)令狐楚赏识,被招为幕府,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登进士第,曾任弘农县尉、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不久,因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令狐楚与王茂元是政敌,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中。政治上屡受排挤,郁郁寡欢,潦倒终生。后充任幕僚,病死荥阳(今属河南郑州)。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存诗600余首。他的诗继承了李白、李贺的浪漫主义风格,又受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影响,创造出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富于感伤情调和象征暗示色彩的独特风格,对后代有深远影响。毛泽东十分喜爱李商隐的诗,欣赏其长于“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他特别欣赏李商隐的咏史诗和无题诗,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评论。在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中,也可以明显看到李商隐的影响。

读李商隐:反复圈画吟诵

众所周知,毛泽东喜爱“三李”的诗。他圈画过的唐诗约600首,其中“三李”诗约200首。在张贻玖开列的《毛泽东评点、圈画过的中国古典诗词目录》中,毛泽东圈画过的李商隐诗作多达30余首。有些李商隐的诗,毛泽东曾经多次圈画。比如《贾生》有6处圈画;《北齐二首》《隋宫》和《韩碑》,分别圈画3至5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在标题上连画三圈,圈画过5遍。《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画着大圈、小圈。他读《随园诗话》时,对杨守和、尹文端集李商隐诗句的对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和“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加了圈画。毛泽东还常以李商隐诗练习书法。

1932年12月,毛泽东在福建长汀养病,与贺子珍常在卧龙北山散步。一次贺子珍被路边腊梅吸引,招呼毛泽东赏梅,毛泽东望着盛开的朵朵梅花,凌寒竞俏,随口吟诵了两句诗:“春心乐共花争发,与君一赏一陶然。”诗的第一句化用了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诗的第7句,正是对李商隐的诗句烂熟于心,所以他能随口化用李商隐的诗句。原诗是: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首诗写两情相悦而又无由沟通的无奈,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李商隐的名句,意谓相思之情虽如春花萌发不可抑制,但每次追求总是带来新的失望,香销成灰,故说“一寸相思一寸灰”。

1948年4月11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由陕北向西柏坡转移途中,来到山西北部的五台山。在游览五台山塔院寺等地时,毛泽东念了一首叶剑英去年过五台山时写的诗:

千年古刹千年债,

万个金身万姓粮。

打破禅关惊破梦,

未妨仇恨是清狂。

念完,毛泽东说:“他批判了五台山上的菩萨,后一句从李商隐‘未妨惆怅是清狂’借来。”此句出自李商隐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重帏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首诗写幽居未嫁女子的不幸遭遇,寄托诗人的身世之感。末两句意谓即使相思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生。叶剑英将“惆怅”改为“仇恨”,使诗句有了全新的革命色彩。毛泽东能准确指出叶诗化用李商隐诗句的来源,足见他对李商隐诗歌的熟悉程度,可谓烂熟于心。

毛泽东熟读李商隐不少作品,几乎是过目成诵。1965年5月,著名史学家周谷城在上海见到毛泽东,他们谈古论今。关于旧体诗,他们谈到了李商隐。周谷城兴之所至,不禁随口用湖南腔调吟诵起李商隐的七律《马嵬》。它是写安禄山之乱后,唐明皇赐死杨贵妃的咏史诗。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但周谷城吟咏时,五、六两句连吟几遍,最后两句咋也记不起来了。毛泽东看到他的神态,便笑着用同样的湘音接着吟诵:“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两人随即开怀大笑。

1965年6月20日,毛泽东在上海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大杰谈论古典文学,谈到李商隐《贾生》一诗,毛泽东问:“能背出来吗?”刘大杰立刻将其吟诵了一遍。毛泽东听罢,喟然叹道:“写得好哇!写得好!”这首诗讽刺汉文帝召见贾谊这样有才能的人,不向他征询国家大事,却问鬼神之道,足见其昏庸。毛泽东对古代诗人作品如此连声赞叹其好,是很少见的。

1975年6月,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安排,北京大学中文系芦荻老师为当时患有眼疾的毛泽东读书。她回忆,有一次给毛泽东读李商隐诗,读错了一字,毛泽东立即让她停下,进行了纠正,并说:“读诗的时候,一定要念得准确,记得精确,丝毫不能含糊。”

毛泽东终生喜读李商隐的诗,晚年视力下降,曾要出版社排大字本。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得到通知,赶排《李义山诗文全集》线装大字本,因要赶时间,所排诗文随时呈送。1976年9月8日(毛泽东逝世前一天)还送去部分散页。

毛泽东不仅熟读李商隐诗歌,还十分关注李商隐的生平。李商隐的生平事迹,牵动着毛泽东的心,史书不能完全满足他的要求。大约在20世纪50、60年代,他给秘书田家英写过一信:“苏雪林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请去坊间找一下,看是否可以买到,或者商务印书馆有此书?”

评李商隐:不要一概而论

李商隐的诗很注重艺术构思,往往能别出心裁,出奇制胜。取材虽然一般化,但因为从不同角度去处理,能给人异峰突起的感觉。他继承离骚“连类相从”“环譬以托讽”的传统,并不断地加以革新,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形成自己的风格。1958年1月16日,毛泽东在南宁会议讲话时曾说:“光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杜甫、白居易哭哭啼啼,我不愿看,李白、李贺、李商隐,搞点幻想。”

李商隐写了许多咏史诗,曲折地对政治问题发表意见。他的咏史诗或以古鉴今,或借古讽今。主要选取历史上一些贪奢荒淫而亡国祸身的帝王作为讽刺对象,向当时最高统治者提供鉴戒。李商隐的《咏史》诗曾经被毛泽东引用到与亲友的谈话中,来强调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咏史》(其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

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

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

终古苍梧哭翠华。

这首诗把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是对历朝历代所作的相对精当的总结,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对当代以及后代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锦瑟》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题“锦瑟”,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无题诗。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作者在诗中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赋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历来解说甚多:有说是写对女子的爱情的,有说是写一种叫“锦瑟”的乐器的,有说是为追怀诗人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的,有说是为伤玄宗而作的,有说是诗人回顾其坎坷一生而作的。《锦瑟》诗曰: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毛泽东对李商隐的《锦瑟》诗读得十分细致。为了深入赏读,他细读了《历代诗话》中有关“锦瑟”的解释、考辨,一律画了密圈。那些圈圈点点就是他读得极为认真,积极思考的形象注脚。1965年6月20日,毛泽东在上海接见刘大杰教授时,谈到李商隐的无题诗,毛泽东说:“无题诗要一分为二,不要一概而论。”

1975年7月的一天,芦荻给毛泽东读了《锦瑟》,因为作品深奥难解,芦荻请教毛泽东怎么看。毛泽东说:不要做烦琐地钻牛角尖的研究,只要感觉文采非常美,徜徉迷离,给你一种美的享受就行了。这首诗为什么流传得这么久,自有它迷人的魅力。不要整天说它是悼亡还是托言,怎么说都可以,总之是寄托了作者内心中的一种惆怅。毛泽东的这些真知灼见,跳出千年来喋喋不休的争论之窠臼,高屋建瓴,自成一家,不仅对赏读《锦瑟》很有启发意义,就是对诗歌史上其他“公案”的评判也不无借鉴意义。“诗无达诂”是文学读解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艺术作品的理解原本就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可以进行多侧面、多层次、多时空的理解和发挥,允许众说纷纭,可以莫衷一是,不必强求一致。

1975年8月2日,刘大杰为修改自己学术著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致信毛泽东。他在信中说:“关于李义山的无题诗,说有一部分是政治诗,也有少数是恋爱诗,这样妥当吗?”1976年2月12日毛泽东复信,审慎答复道:“李义山无题诗现在难下定语,暂时存疑可也。”这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极为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个意见是符合学术研究规律的。在晚年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他还复信讨论古典文学研究问题,这是毛泽东有关文艺的最后一封书信,令人肃然起敬。

学李商隐:赞刘蕡,咏贾谊

毛泽东专门吟咏历史人物的诗,总共有四首:《七绝·刘蕡》《七绝·屈原》《七绝·贾谊》《七律·咏贾谊》,而刘蕡、贾谊都是李商隐诗中所歌咏过的历史人物,毛泽东的吟咏受到了李商隐的影响。

唐文宗时期的刘蕡(?—842年),是李商隐的好友。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刘蕡“博学善属文,尤精《左氏春秋》。与朋友交,好谈王霸大略,耿介嫉恶,言及世务,慨然有澄清之志”。又说,他“明《春秋》,能言古兴亡事,沈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在中唐大和二年(828年),唐文宗举行“贤良方正”科举考试,刘蕡写的对策秉笔直书:“宫闱将变,社稷将危”“阍寺持废立之权”“四凶在朝,虽强必诛”,力劝皇帝除掉宦官。考官虽然赞赏刘蕡的才华,但不敢录用他。刘蕡一生怀才不遇。官职只做到秘书郎,最终被宦官诬陷,惨遭贬谪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浔阳。

敢于把矛头直指当时权势炙手可热的宦官,刘蕡的胆识确实非同寻常。其论述亦切中时弊,不愧为唐一代之俊杰。难怪同时代“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李商隐一连写了《哭刘蕡》《哭刘司户二首》《哭刘司户蕡》四首诗吊念刘蕡,把他比作屈原、贾谊。其《哭刘蕡》有“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之句。其《哭刘司户蕡》诗曰: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宏。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服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这首诗痛悼刘蕡志在中兴,才堪重任而终生遭斥,冤死异乡,深为刘蕡惋惜不平。刘蕡敢于直谏的政治品格和怀才不遇的坎坷遭遇,也引起毛泽东的共鸣与同情。毛泽东在读到《新唐书·刘蕡传》时,对所引刘蕡的策论很赞赏,在一旁批了三个字:“起特奇”。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1958年3月,成都会议,毛泽东始终处于一种意气风发、诗情昂扬的兴奋之中。他发表了六次长篇讲话,还在听各省汇报时不断插话,古今中外,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旁征博引。他提出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为此,他创作了《七绝·刘蕡》。赞扬刘蕡主张正义,敢于向黑暗势力挑战的斗争精神,抨击宦官专权的黑暗统治。诗云:

千载长天起大云,

中唐俊伟有刘蕡。

孤鸿铩羽悲鸣镝,

万马齐喑叫一声。

刘蕡在历史上是个小人物,毛泽东没有因为刘蕡地位低微而忽略他的存在。毛泽东以“长天大云”比喻刘蕡,以“俊伟”夸赞他的才智出众和品格高尚,以“万马齐喑叫一声”歌颂他不畏权贵、直言敢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赞刘蕡的诗与李商隐悼刘蕡的诗并无直接联系,但是毛泽东对其的感念和赞赏,显然与李商隐是心灵相通的。

李商隐写过一首咏贾谊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取材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谊是毛泽东十分推崇的历史人物,他曾写下《七绝·贾谊》和《七律·咏贾谊》两首诗来歌颂评论他,这在毛泽东写历史人物的诗词中是绝无仅有的。毛泽东的《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

苦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须哀伤付一生。

与李商隐的《贾生》相比,毛泽东此诗立意的侧重点不在讽刺封建皇帝不重贤才的昏庸,而在慨叹贾谊的悲剧命运。但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高度赞赏了贾谊无与伦比的才能。而毛诗首句“贾生才调世无伦”,就是化用了李诗“贾生才调更无伦”句。

至于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借用和化用李商隐诗句的例子则更多。《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万户萧疏鬼唱歌”中的“鬼唱歌”,出自李商隐《曲江》中的“空闻子夜鬼悲歌”,更换了一个字;而“坐地日行八万里”句,系化用李商隐《瑶池》“八骏日行三万里”句。《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句中的“别梦依稀”,化用了李商隐《春雨》“残宵犹得梦依稀”;“为有牺牲多壮志”中的“为有”,与李商隐《为有》中“为有云屏无限娇”中的“为有”,都包含“因为有”之意,就词语本意而言是相同的,当然二者所表达的情意有天壤之别。《七律·答友人》中的“长岛人歌动地诗”,从李商隐《瑶池》诗中“黄竹歌声动地哀”脱化而来。《七律·冬云》中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一句,与李商隐《重有感》中的“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句式相同,“岂有”“独有”相似,而“更无”相同。李商隐《李贺小传》中记李贺“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毛泽东1961年写的《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第二首最后两句为“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似乎有李商隐语句的影子。这些语句、句式和词语的借用和化用,是毛泽东熟读和欣赏李商隐诗歌的一种自然流露。

(来源:《党史文苑》,2022年第9期)

(责编:代晓灵、刘圆圆)
相关专题
· 汪建新专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