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忠正
2022年09月22日09:3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论断,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新的文明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文明观”,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是塑造和引导人类走向未来的新的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照搬西方国家发展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它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明、现代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有机融合的时代产物。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新”,是因为它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复兴,改变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历史进程。
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是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资本主义文明以资本为逻辑,“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它以牺牲人民利益实现资本增殖,所以,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则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与之相反,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本质规定和目标追求,以“人本逻辑”超越了“资本逻辑”,是一种社会主义文明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复兴,是中华文明的崭新形态。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兵燹不断,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加坚定了中华文明自信。
人类文明新形态改变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历史进程,是世界文明的崭新形态。资本主义文明是按照资产阶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不仅“使农村从属于城市”,而且“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人类文明新形态则重塑了世界文明的格局和走向,改变“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文明格局,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高点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普遍安全的、共同繁荣的、开放包容的、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且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地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解决了世界性的现代化问题,构建了新理念,塑造和引导了人类走向未来的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关乎人类未来的深远影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必须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为中国创造更辉煌的文明成就,造福世界。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谈不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谈不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
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体系。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的统一体。构建人类文明形态的理论体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和世界意义,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体系,必须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让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大地上、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7KDB038)、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2103027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