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03日08: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
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协同发力扩大需求?专项债券、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工具如何更好发挥作用?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专家学者。
发挥专项债券作用
二季度以来,受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和国内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通过有效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不过,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犹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主要工具,对于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宏观政策有进一步发力的必要和空间,尤其是在扩大有效需求上要持续发挥作用,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
上半年,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税收、专项债、政府采购、支出等政策共同发力,靠前安排、保持力度、加快节奏,助力经济平稳恢复。
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专项债券备受关注,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加快发行节奏。截至6月末,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1万亿元,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基本发行完毕,进度比往年显著提前。同时,各地正加快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受专项债券加速发行的带动,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对此,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白彦锋认为,下半年要推动专项债券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优先用于支持纳入“十四五”规划和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特别是用于支持“双碳”、新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切实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下半年,专项债券资金成为弥补社会投资不足、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使用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形成实物工作量,注重资金使用绩效,使政府投资真正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主力军。”何代欣说。
加大企业信贷支持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当前,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在于加快重点项目落地。”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
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
近期,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新进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分别成立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和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并均已完成首批基建项目资本金投放。7月21日,农发行投放全国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5亿元,用于支持重庆市云阳县建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贷额度的使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利于化解堵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快速形成资本金供给,速度优势明显。”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
在5月底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中,还包括支持发行铁路建设债3000亿元、增加民航应急贷款1500亿元和支持发债2000亿元。“下半年,基建资金有望形成接续效应,基建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
此外,项目也将加快落地。温彬预计,“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将加速推进。新增专项债券的使用范围扩大,除原有九大领域外,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也被纳入重点支持范围。
政策空间仍然较大
当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任务依然较重。专家认为,我国宏观政策调节工具丰富、空间较大,经济持续恢复具备有利条件。
在财政政策方面,连平表示,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向地方政府提供落实“三保”所需财力;做好稳岗就业工作,保障居民收入的合理增长,促进消费需求。此外,进一步加大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延缓社保费缴纳,刺激企业生产与投资需求增长。
下半年,稳健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内需,除了支持重点项目落地,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快居民与实体企业的信贷投放。连平建议,要通过总量工具和结构性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相对宽裕,以满足各领域增长的资金需求;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车贷、房贷、消费贷等居民相关贷款利率,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增长。
“我国扩大内需有着较好的基础和条件,随着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内需也将更好发挥经济增长‘压舱石’的关键作用,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白彦锋说。(记者 曾金华 陈果静)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