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正确认识把握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王一鸣

2022年03月29日08:24    来源:光明日报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准确研判。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促进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财富不断创造和积累。促进共同富裕,解决发展问题是第一位的。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共同富裕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目前,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既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又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必须深刻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决不能急于求成。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同等富裕,更不是劫富济贫。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允许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在富裕程度上存在先后差别和合理差距。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人民是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也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径。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努力让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全社会人力资本,使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促进共同富裕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激励人们通过勤奋工作创造美好生活。再分配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提高调节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要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资本既有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一面,也有与生俱来逐利的一面。如何正确引导资本的行为,在有效发挥其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抑制其消极作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有效引导资本行为。要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明确哪些领域可以进入,哪些领域不能进入。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不断完善监管方式,使市场主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和发展。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日新月异,原有的法律法规往往难以全面有效覆盖新的领域,需要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审查、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等监管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促进资本更健康、更可持续、更为长远的发展。

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障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同时,大力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在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近年来,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大豆等初级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尽早谋划,提早布局,提升我国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水平。

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制度,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再生产品和再生原料推广使用制度,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制使用制度,推动开展二手产品在线交易,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居民节约用水用电、广泛参与垃圾分类,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

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新产业快速发展和应用,我国对一些关键金属资源的需求量成倍增长。与此同时,主要大国加强对原油、铁、铜、铝等传统矿产资源的控制,又将注意力聚焦于锂、钴、锰、镍、稀土等矿产资源,国际矿业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必须加大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探勘查力度,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重要资源自主供给能力;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各类风险易发多发并可能集中释放。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好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储蓄率较高、缓冲空间较大等有利条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可能出现的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以及跨业经营活动的监管。压实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面责任,特别是压实企业自救的主体责任。综合考虑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效率的需要,优化金融机构股权结构,强化对股东特别是主要股东行为的监管,引导股东树立长期投资意识。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要负起监管地方批准的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的责任,打击本地区非法金融活动,协助中央监管部门履职,真正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

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完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适度扩大征信体系的使用范围,建立分层次、多维度的征信数据,提高对征信数据的再加工水平。尽快建立科学统一的金融业综合统计管理和运行机制,建成覆盖所有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活动的金融业综合统计系统。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发布管理规则,健全信用惩戒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高中级管理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

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和加强金融监管,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坚持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在保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推进,提高风险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精准性,避免形成“处置风险的风险”。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基本国情,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不同区域、行业、企业的特性和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举措,防止运动式减碳,防止简单用行政办法层层分解,避免“一刀切”。坚持先立后破,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强技术研发和突破,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使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完善考核办法,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一鸣,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责编:代晓灵、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