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扑面而来的虎虎生气

宋执群

2022年02月01日08:48    来源:解放日报

此刻,亿万中华儿女共同欢度的这个节日,正在喜洋洋地展开中国之春的绚丽画卷。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陕北高原,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旋律,一如既往地从山坳里的古镇新城、从山坡上的窑洞瓦舍如约响起。村头,安塞腰鼓也准时擂响了春雷之声。庄户里热炕上,红装的姑娘已应声拿起手中的剪刀,聆听着村头腰鼓骤雨似的鼓点,剪刀随着旋律游,剪出日子的红红火火。

伴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春雪,锣鼓在甘肃、青海的一处处黄河谷地里敲响,传承了世世代代的社火表演拉开序幕。男女老少盛装出场,夹道走在村路街巷,跟随着龙灯、高跷,追逐着嘹亮的高腔,分享着他们边舞边唱的喜庆,奉送上自己的新春祝福。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东北大地,白山黑水间每一爿雪屯子里的土炕已烧到最热,煮饺子的热气在飞雪中蒸腾。孩子们在冰河红灯间嬉戏、堆雪人、放炮仗,年味浓郁。

是的,此刻,北国大地,雪,已不再是冬天的标志,而是春天的使者、春神的脚步,仿佛敦煌壁画飞天撒向大地的新绿,仿佛婀娜多姿的洛神舞出的江河春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场美好的雨,是要挑选美好的时节的,它要在春天来到的时候才愿意下。还要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因为它要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这首用一场春雨寄予人间美好期望的诗,是杜甫在成都的草堂里写就的。所以,成都人对杜甫怀有特别的感情。不仅大年初一要来给他拜年,待到大年初七成人节,成都人还要再次来到草堂和诗人一起度过。

徽州,山里人家早在五更时分,就烧旺炉火,升起炊烟,由家长率领全家老少点香、燃烛、上供、祭祖。亲人间拜年互贺后,大家围坐在堂屋中央的八仙桌前,开演初一早晨的重头戏“常常利市”。常常利市如同现今的吃早茶,大家穿着簇新的衣裳、喜气洋洋地围坐品茶。按照祖传的规矩,每人面前都摆双杯,先喝一杯茶叶茶,再喝一杯糖水茶,寓意“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并以一碗“利市面”完成庄严而喜乐的仪式。然后才全家出动,到村中乡场上观看舞龙舞狮,欣赏徽州特有的金蛇狂舞板凳龙。

江南人家里,孩子们手拿父母、长辈送给的压岁钱,换上新衣帽,和家人共进丰盛的早餐。进食时要欢欢喜喜地念叨“圆子圆子、糖年糕”,以示全家团团圆圆,年年高。大人们还会将去年腊月的一碗赤豆饭拌入早饭内,称作“陈年饭”,讨个隔年有余的好口彩。早饭后,孩子们唱着歌谣:“新年到,新年好,欢欢喜喜做年糕,宝宝也来凑热闹。结果变成了小花猫,逗得奶奶哈哈笑。”走出家门,向邻居、亲友长辈们拜年。

是的,此刻,在长江编织的长卷上,在春风雕琢的山河间,人们正以自己的方式品尝着年的欢乐、春的滋味。

当粤剧演员红线女的歌声“去年花市好,不与往年同。今年花更好,为见开门红”唱响的时候,广州市民就像听到了“新年花市嘉年华”的发令枪,闻歌而动,热情洋溢地走进大街小巷,汇入赏花、购花的欢庆行列。

生活在这座前世今生都与鲜花联系在一起的城市,广州人一出门,便见用竹竿搭成的牌楼和花架,一睁眼,就面对鲜花的海洋。他们生活的每一条街巷似乎都流淌着鲜花的河流,弥漫着鲜花的芬芳。如今饮誉四海的广州花市,起源于明末,每年从腊月二十九至大年初一达到高潮。

南海之滨的喜炮点亮了黎明,香江两岸人家的堂屋已灯火通明。红段子披拂的大桌上堆满大吉(柑,因大于橘,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家人们盛装而出,相互对拜,享用新年的第一餐后,领上孩子,带上大吉,走向鲜花和彩灯辉映的大街小巷,去给亲友拜年。客人赠上大吉,主人同以大吉回赠,表达“转敬换吉”,互致美好祝愿。礼毕,主客共品工夫茶,等待舞狮班来到自家门口贺年。待舞狮到达时,主人燃鞭炮相迎。狮班人则手摇万年青(俗称摇钱树)向主人回礼,并将“招财进宝”的对联贴于主人家的门上。在得到主人的赏礼红包后,双狮便在唢呐和竹板的伴奏下翻飞狂舞,把迎春的气氛推向高潮。

椰岛海南,温暖的海风已吹进所有的村寨,澎湃的海涛已奏响了春耕的号角。人们赶在新春的狂欢到来之前,亮起灯盏,摆开祭坛,以一桌清净洁白的素食,怀念祖先;以一份寓意特别的菜谱,开启一年的生活。清炒水芹,寄望全家在新年里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日子过得细水长流,平安殷实;油炸豆腐干,象征金元宝般招财进宝……总之,一定要由这桌含义丰富的新年饭垫底,才可以点燃开门的喜炮、走出家门,去庙会集市扎堆,去村头巷尾游戏,去开启新春正月的狂欢。

东方风来,把岭南梳织成锦绣大地;万花怒放,在南海的星空张灯结彩。

是的,此刻,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正以青春的力量,激活冬眠的群山,重启江河的春潮,展开中国之春,绽放中国之美,如扑面而来的虎虎生气。

(责编:王欲然、秦华)
相关专题
· 综合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