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以扩大内需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闫 坤 刘 诚

2022年01月04日08:34    来源:经济日报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此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时也强调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并对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可以看到,扩大内需既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不仅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国内大市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策。

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的重大意义

内需包括国内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内需的扩大与经济的增长具有直接的线性关系,所以,扩大内需通常是一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对我国而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在此背景下,我们不能把扩大内需简单地理解为把内需的规模做大,而是要把扩大内需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去考量。

要看到,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对此,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还要看到,扩大内需并不是应对风险挑战的一时之策。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这需要进一步着力优化内需的结构和质量,对消费和投资进行结构上的引导,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释放内需潜力,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兼顾短期和长期。虽然我们希望在短期内就看到消费上扬的局面,但在实现过程中需有一个长期蓝图,在逐年实现短期目标的同时,持续推进长期战略目标。比如,扩大内需既可以稳定经济增长,又能长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这个角度上看,需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促进共同富裕结合起来,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让更多中低收入者获得更多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并且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上切实发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为均衡地释放城乡消费潜力。

新发展阶段更好扩大内需的主要思路

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扩大内需,需找准重点,厘清扩内需的主要思路。

第一,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有效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在新发展阶段,我国扩内需的重心需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特别是要着力增加居民消费。当前,消费的主要来源是居民消费,扩大居民消费的难点和堵点在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有待提高,收入分配需继续优化。提高收入是扩大消费和增加储蓄的重要基础,牢牢抓住推动收入增长这个“牛鼻子”,就可以持续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效释放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同时,通过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为消费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第二,改善投资结构,增强对社会效益的长期考量。各类主体的投资活动都需着眼长远,在制造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大对社会效益的考量,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为长远发展积势蓄力。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投资,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导向,以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为基础,促进社会投资稳健增长。同时,这还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居民扩大消费支出并优化消费结构。

第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当前,大部分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市场基础。但是,对于一些刚刚摆脱绝对贫困的农村地区而言,较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形成强劲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考虑扩大农村市场对城市产品的消费能力,还要积极促进农产品上行,提升城市消费农产品的便利度,努力形成农产品产销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同时,鼓励城市反哺农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从城市流向农村。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内需体系,释放城乡内需潜力,缩小城乡之间经济增长和收入上的差距。

重视扩大内需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更好扩大内需,还要处理好短期上稳增长和长期上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放到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去考量。

一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具备稳定的购买力,这一群体的庞大消费能促进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好发挥,能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对此,一方面,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特别是要有效识别有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目标人群,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等群体。另一方面,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适当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待遇,增加城乡居民住房、金融资产等各类财产性收入。

二是建议适度提高公共领域和公共服务的投资比重。需加大在补短板和锻长板方面的投资力度,以持续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来增强供给能力,以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来提升供给水平。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运营的投入机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多元化投资,保障重点项目和优势产业的投资需求。增加对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资,着力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别。

三是着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在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部署。未来一个时期,建议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消费与投资,将扩大内需与保障民生和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积极补足农村消费环境存在的短板,切实将农村地区的内需潜力有效释放出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编:代晓灵、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