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
2021年12月03日08:26 来源:北京日报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尚未散去,但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如约举办。中非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务实高效的讨论并达成广泛共识,通过的成果文件数量乃历届之最,充分体现了中非合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
在纷繁复杂的大变局中,中非始终守望相助、互利共赢,成为一个很值得观察和解析的样本。开启外交关系65年来,中非关系为什么好?中非友谊为什么深?关键在于双方缔造了历久弥坚的友好合作精神——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持公道、捍卫正义,顺应时势、开放包容。这是中非数十年来休戚与共、并肩奋斗的真实写照,是中非友好关系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
毋庸讳言,总有一些力量试图挑拨离间中非友谊;也有人发问,中非相识于微时,如今中国富强起来,中非还是命运共同体吗?
笔者认为,以大历史观来看,中非命运共同体其实有着不同的层次:“1.0版本”中,我们主要是同仇敌忾、同病相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与非洲是天然命运共同体。而在近代,中国与非洲均遭受过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在反帝、反霸、反殖运动期间休戚与共,支持对方争取民族独立。在“2.0版本”中,我们主要是支持彼此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都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而到了“3.0版本”,则是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进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非合作实践,比如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等等。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立志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尽管沧海桑田,但中非不仅要继续坚定地站在一起,而且会找到合作新的契合点和增长点,打造更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从现实来看,已有52国以及非盟委员会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务实合作正使非洲从被全球化边缘化到全球化的本土化,从政治上站起来到经济上站起来,真正去殖民化;疫情暴发后,中国宣布免除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从IMF特别提款权中拿出100亿美元转借给非洲国家;今年1月,非洲自贸区正式启动,“九项工程”为疫后双方合作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特别强调了从政府项目驱动转向民间投资驱动,以及增加了数字创新和绿色转型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可见,中非合作着眼长远、深耕细作,致力于让世界变得更加均衡美好,中非始终是全球发展倡议的实践伙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谱系的先行者。
观察中非合作,既要看到双方的发展变化,也要读懂这背后的宏大历史叙事。因为合作领域的延伸、合作精神的厚植,所以有了“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建构起“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期待中非合作再谋新篇,也期待更多国家和地区像中非一样,为世界汇聚起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