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军
2021年08月06日08:17 来源:光明日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国际传播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传播工作守正创新,内宣外宣体制进一步理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初步构建,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走深走实,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有效开展,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遇之大疫情背景下,国际政治、社会、安全风险交织,我国国际传播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国际传播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定向领航,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不断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提供中国方案。找准传播对象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小切口展现大图景、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运用能够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表达形式,构建中国叙事逻辑。尤其在当前疫情全球蔓延情形下,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深入挖掘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丰富内涵,大力宣介加强公共卫生合作,着力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进互联互通,统筹推进境外项目、疫情防控和生产建设,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坚实保障,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方案。
创新传播手段。在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主体、传播机制、传播手段已发生重大变革,网络技术、新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层出不穷。应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AR/VR、流媒体、超高清等技术,打造多位一体、互补互动的传播体系,推出全息化、可视化以及沉浸式、交互式传播产品,丰富国际传播形态、传播样式。此外,还应灵活运用境外社交媒体平台,不断增强我国国际传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强化靶向施策。面向重点国家,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任务加强研究,跨越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差异,用心用情制定“一国一策”传播方案和工作指南,靶向施策完善国际传播布局,推动阵地前移,打造战略传播支点,巩固扩大我国对外传播的感召力和有效性。
深化国际合作。注意选准合作对象,采用内容、渠道、资本等合作方式,把中国内容装进去,传播开。通过组织开展“云对话”“云探讨”等线上交流活动,举办国际性、区域性论坛研讨会,借助国外平台传播我们的观点、立场、主张。大力开展跨文化融合传播,加强与国际知名机构、智库机构、高校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吸引更多海外有影响力人士,共同推动我国国际传播工作。
提供人才支撑。注重国际媒体、智库、大数据信息的利用,建立重点国家和重点地区国际舆情收集和监测机制,及时分析研判国际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等智库的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用好用足现有人才资源,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拓宽引才渠道,吸纳优秀人才,特别是吸引一批有影响力的名记者名编辑、智库专家、企业公共关系专员等参与到国际传播工作中,实现我国国际传播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范军,系北京印刷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