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立足百年新起点 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刘宝东

2021年06月18日08:26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立足百年新起点 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纵观19世纪以来大国崛起的历史,不难发现,每一个强国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政党。然而,并不是所有政党都掌握了强党之钥。岁月激荡,宛如大浪淘沙,一些政党由于自身建设不够有效,无法顺应潮流民心,而湮没于滚滚历史洪流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淬炼,一路披荆斩棘,领航复兴征程,彰显出大的样子,解决了大的难处,肩负起大的担当,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绩。

  大党要有大的样子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攻坚克难中成长壮大,由初创时50余人的小党,成长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伟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的样子”是对大国大党形象的朴素表达。大不仅指党员人数和组织体系的超大规模,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党的政治品格、组织塑造、领导智慧、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就是要有大抱负、大视野、大格局、大境界、大担当、大作为。归结起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坚守崇高理想。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质在于其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其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各种风险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愈远大、信念愈坚定,党的事业就会愈壮大。中国共产党有着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经受住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足以堪称伟大。

  勇于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一部跌宕起伏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最突出的理论优势,就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揆望世界各国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持续实现思想引领的政党是不多见的,足以堪称伟大。

  扛起艰巨使命。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自近代以来却饱受侵辱。为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才由中国共产党扛起了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崭新道路,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创立伟大功业,足以堪称伟大。

  开创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是破坏旧世界的理论,也是建设新世界的指南。历史雄辩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住这个主题和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发展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体现了一个大国大党的视野、胸襟和品格,足以堪称伟大。

  具有强大定力。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定力就是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特别是在国内国际形势出现重大转折关头,表现出的坚定前进方向不动摇、咬住奋斗目标不动摇、攻坚克难的意志不动摇,以强大战斗力应对困难风险的能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守为民初心和复兴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具有强大定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两个大局”,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了“四种危险”,展现出了大国大党应有的强大定力,足以堪称伟大。

  胸怀宏大格局。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始终是我们党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坚持不懈地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体现了将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足以堪称伟大。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目标定位,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政治定力和使命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充满严峻考验的复杂条件下长期执政的坚定自信和政治自觉,是对党“大的样子”的全新全面概括和描述。

  大党要解决大的难处

  政党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会对管党治党带来一系列挑战。建党历史悠久、组织规模庞大既是优势,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劣势。对世界大党来说,大有大的难处,不是个例,而是共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从历史上看,“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这四个“不容易”,有很强现实针对性。大党要解决大的难处,就是要克服这四个“不容易”。

  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一些政党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后,随着环境的安逸而不思进取,最终没了精气神。例如,苏共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居安忘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失去了解答能力,最终葬送了自己。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会土崩瓦解。党的百年历史也一再证明,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不牢,地动山摇。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建设强大政党,必须筑牢坚强信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教育和警醒全党,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不骄傲自满、始终艰苦奋斗,永葆政治本色。

  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关系民心向背。锻造过硬作风,是党百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贯要求和鲜明特点。百年来,我们党练就了过硬作风,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我们党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自觉同形形色色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作斗争;我们党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历史经验表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

  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政党在战争或紧急状态下,从万死中觅取一生,往往能够保持斗争精神和状态,但一到承平安定的环境下,却容易对贪腐等问题视而不见,埋下重大政治隐患。腐败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百年来,我们党始终牢牢抓住“严”这个关键,始终紧紧扭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放,塑造防腐戒奢的防火墙,猛药去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驰而不息坚决反对腐败,以秉公用权赢得人心,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腐败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长期斗争,必须一以贯之,常抓不懈。

  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有比较才有鉴别。人民是在与历史的比较、与其他政党的比较中,对政党做出评价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守初心和使命,赢得了人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是重大变革关头,还是在承平发展时期,只有顺乎时代潮流、顺应民心民意,坚持执政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获得人民的真心拥戴。环顾古今,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旦政党放松自身建设,就可能出现僵化老化退化等病症。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一夜之间垮台的教训警示我们,一个政党不会因为建党时间长,就自然得到稳固的执政地位;大党的治理具有其特殊性,在执掌政权时比夺取政权时面临的考验更大。只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够解决大的难处、保持大的样子。

  大党要肩负大的担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饱含艰辛的崇高事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宏伟的目标离开了实干,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马克思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戒空谈、重实干是千百年来治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立场和鲜明态度。中国共产党是矢志不渝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实干家”,是坚持不懈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行动派”。

  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担当作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夺取了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过艰苦努力,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在改革发展中,我们党总是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创新思想,归根结底就是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把“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极端重要性,也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担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包含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三个历史阶段在内的历史进程。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中华民族站了起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华民族富了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志不改、道不变的中国共产党人,笃定目标、抓住机遇、接续前行,矢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担当作为。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追求和平、和睦、和谐是不变的主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深刻洞察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体现了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大担当,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世界提供了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发展繁荣。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中国在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力所能及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做世界减贫事业的有力推动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平等谦虚的姿态对待具有不同历史、不同宗教、不同制度的国家和民族,始终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同时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努力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积极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担当作为,为世界共同发展担当作为,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担当作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者:刘宝东,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