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文史哲教
分享

积极回应时代挑战 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李宝善

2021年05月19日20:2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集体学习,总书记对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进程,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努力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以技术进步引领传播创新,不断扩大地域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全媒体传播格局逐步形成,书写了精彩的时代答卷。

突出创新为要、巩固拓展阵地,人民日报全媒体矩阵优势进一步凸显

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者、践行者,今天的人民日报拥有报、刊、网、端、微、屏等十多种载体,网络媒体320多家,综合覆盖人群超9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人民日报社已经有十多种载体,是影响力最广泛的时期了,从中可以看到科技发展的力量,也可以看出主流媒体回应时代挑战的努力。”

充分发挥“中央厨房”策划、统筹、指挥、调度的枢纽作用,全媒体新闻产品生产机制全流程、常态化运行。依托全媒体新闻平台“中央厨房”再造新闻生产流程,建立总编调度中心、采编联动平台、融媒采编系统、客户端内容发布管理系统、移动指挥调度系统、热点发现及舆情监测系统、传播效果评估系统等,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让“一次采集、分类加工、多元生产、分众传播”的全媒生产成为常态。同时,做好“中央厨房”技术输出,精心打造融媒体中心示范项目,2019年共交付项目17个,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加快主力军投身主战场步伐,制定融媒体工作室稿酬发放办法,鼓励编辑记者向新媒体供稿;聚合不同部门采编人员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创意活力,加强内容生产,实现全天候、常态化运转。仅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融媒体工作室就制作推出118款产品,总浏览量达5亿人次。此外,还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外部长高峰论坛和媒体融合论坛、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2019党报评论融合发展论坛等,为媒体融合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实施移动优先战略,继续建好自有移动传播平台,用好商业化、社会化互联网平台。着眼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全面布局各类终端平台。2019年,人民日报客户端7.0版、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2.0版,以及中央媒体首个短视频聚合平台“人民日报+”短视频客户端上线。截至2019年底,人民日报客户端自主下载量超2.58亿,用户活跃度居主流媒体客户端首位;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新浪微博粉丝数突破1亿,成为该平台首个粉丝数过亿的媒体微博账号,连续7年保持“中国媒体第一微博”行业地位;人民日报微信公号粉丝数超2950万,传播指标及综合影响力在所有微信公号中稳居第一;人民日报抖音账号关注数超5200万,在媒体类抖音账号中高居第一,多条短视频刷新平台传播纪录;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用户自主下载量和活跃度稳步攀升,海外用户占比达71.2%。“人民号”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入驻账号超2万、月均上线稿件近29万条,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入驻单位300余家。“侠客岛”“学习小组”等微信公号持续发挥品牌效应,“麻辣财经”等融媒体工作室不断推出优质产品。电子阅报栏新增点位近1000个,并首次进入香港,实现全国除台湾地区外全覆盖。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下载量突破2100万。“人民视频”“人民文创”等做强做深垂直类业务,影响力不断增强。

坚持内容为王,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内容生产、分发和产品设计。将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报道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集中力量、加强策划、突出创意,运用新形式、搭建新渠道、探索新表达、实现新传播。2019年,《这9张海报真提气》制作推送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金句,全网总阅读量达1.2亿次;“微镜头”报道《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阅读量超过2000万、跟帖评论近2万条、点赞量达7.8万,成为标杆性作品。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着力提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和水平,现象级爆款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我爱你中国”主题活动相关主题网上互动量达10亿,总阅读量超150亿。“时光博物馆”全国巡展反响热烈,线下参观人数超过50万,话题累计阅读量超25亿次。系列微视频《中国24小时》累计播放量超24亿次,被翻译成多个语种向海外传播。H5《民族照》浏览量近2亿次,用户主动生成“爱国民族照”7.38亿张。“寻找英雄”媒体行动相关稿件阅读量超6.5亿次。“界碑描红”相关短视频浏览量11.3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5.6亿次。“70年70问”大型融媒体报道播放量2.3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2.2亿次。首次合作开发公益手机游戏“家国梦”,连续一周位居应用商店免费游戏排行榜榜首,全网曝光量近11亿次。

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做好外媒定制推送工作,2019年共向外媒推送人民日报原创新闻作品890件,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媒体落地1.5万次,与16个国家的34家主流媒体联合推出128块专版。“我与中国”全球短视频大赛征集短视频超42万条,以普通人的视角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海外版文章境外落地总数21万余篇次,被境外媒体转引或提及3.8万次。人民网稿件在外媒落地超12万条次,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粉丝量近8000万。环球时报英文版脸书账号粉丝规模跻身全球媒体前十。海外网日均阅读量超3000万,境外累计实现落地17万篇次。英文评论视频“胡侃”在海外社交媒体阅读量达5.78亿次,互动量1700万次。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议,正式成立联盟理事会,通过了联盟章程、理事会运行规则,发表了联合宣言。上线6种语言版本的联盟网站和英文版新闻信息移动端聚合分发平台,开展国际传播“丝路奖”评选筹备工作,承办“一带一路”媒体访学班,目前已有98个国家的205家媒体加入新闻合作联盟。

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推动技术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媒体智能化水平。顺应传播技术迭代创新的变革大势,强化对前沿技术的把握和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率先尝试运用“5G+VR”进行全景直播,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成立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首批项目选择短视频和主流算法作为重点方向,整合各类优质资源,组建一流技术团队,建设智库、技术、投资平台,聚合新一轮技术驱动力。成立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人工智能研究为核心、多学科交叉为基础,围绕主流价值观精准传播理论科学与计算、内容智能审核和风控评级、基于内容传播领域的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三个重点方向开展研究工作。与中国联通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建设5G媒体应用实验室,探索5G环境下媒体应用和产品创新。

立足形势发展、把握趋势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媒体融合是一场技术革命带来的媒体转型,更是一场国家层面谋划和推动的重大变革。人民日报社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科学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下主要思路。

坚守媒体正道,发挥主流媒体专业优长。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媒体领域也催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播主体急剧增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过去主流媒体牢牢占据的“舆论主场”,变成众人涌入的“舆论广场”;过去由专业媒体人主导的“大众传播”,变成全民参与的“全员传播”;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对海量信息的筛选、判断与解读,更需要专业眼光,更考验主流媒体的专业能力。当网络媒体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网上众说纷纭的时候,主流媒体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真材实料的信息含量、真情实感的情感含量、真知灼见的观点含量,去告诉人们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应该怎么看,揭示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背景和原因,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引导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流媒体的这种专业能力、专业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

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竞争优势。全媒体时代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第一位的,无论传播方式怎样变化,内容生产始终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根本。面对传播格局和受众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内容生产本身必须创新,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打破内容形态的界限,围绕互联网进行内容生产、分发和产品设计,真正形成依托于互联网的内容生产能力。这种能力,就像由七色光融合而成的阳光一样,不是单一颜色、单一形态的,而是一种融合了思想观点、价值取向、话语方式、表现形态,易于理解、便于接受,具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的全新内容生产能力。全媒体传播处处有较量,谁定义新闻事件、谁影响价值判断、谁左右舆论走向、谁占据道义高地,这种话语权的争夺,最终都体现在内容的交流和思想的交锋上。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都不能偏离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个方向。

保持技术敏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发动机和加速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加快重塑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如何在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优势,更好地为我所用,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主流媒体在技术研发上有短板,但必须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致力于对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善于以新技术引领融合发展、驱动媒体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强与优势科技公司、研发机构和商业平台的多维度、多层次合作,在技术研发期提供具体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另一方面,要培养自身能够理解、消化和应用新技术的团队,做好新技术在媒体中的应用,着眼长远发展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我们要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各环节,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优化传播生态,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积极迎接挑战、坚持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

新形势提出新任务,新挑战需要新作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下一步,人民日报社将着力推动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的全方位创新,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努力打造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强化互联网思维,发挥内容生产优势,提升基于互联网的内容生产能力。精心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报道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在深入人心、可亲可近上下功夫,着眼高质高效、强化融合传播,在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上用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传播矩阵。做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宣传,调动各类资源、运用多种形式,着力报道全面小康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注重面向移动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主渠道强化内容生产,将传统媒体的“深厚内力”与新媒体的“丰富招式”融为一体,努力形成强大协同效用,实现“表达增量”,取得最佳传播效果。充分发挥融媒体工作室“轻骑兵”作用,强化议题设置,提高策划能力,特别是要提升短视频制作能力,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推出更多现象级、标杆性融媒体产品。

做强内容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审核服务平台,打造聚拢主流和优质新闻资源的平台型媒体。做大做强“人民号”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等内容运营服务平台,优化人民网内容科技战略布局,吸引更多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和优质自媒体入驻,通过平台建设为网络内容生态带来“绿水青山”,促进社会创作力量“清泉喷涌”。加强人民日报客户端地方频道建设,做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宣传,扩大客户端在地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展第三方内容审核业务,依托人民网在人力资源、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优势,辅以技术平台的支撑,提高对各种形态海量内容的审核和管理能力,努力成为互联网空间的内容枢纽和闸门,引领“内容风控”这个新型业态健康发展。

高度重视媒体融合技术建设,努力把握技术“制空权”,更好服务内容生产和传播。抓好全媒体新闻平台技术系统升级改造,完善全媒体新闻平台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央厨房”功能,推动采编工作提质增效。办好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以短视频、主流算法等重点项目为载体,采取市场化、公司制、企业化方式抢占技术高地、争取有所突破,努力实现内容传播与先进技术的融通共享。建好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媒体融合研究和应用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技术支撑、理论依据、发展指引和决策参考。充分挖掘、掌握和使用数据资源,提高主流媒体传播的精准度和用户黏性,服务政府部门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等需求。推进电子阅报栏技术升级,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和信息服务,让人民日报离人民更近。

创新管理方法和发展路径,构建更加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两个所有”要求,加强阵地管理,对报社所有媒体在政治、导向上实行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一体推进。构建更加适应媒体深度融合、激发融合生产力的人事、薪酬等制度。着眼全媒体时代要求,加大采编队伍培训培养力度,引进技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全媒型、专家型党报工作队伍。深化对资本的认识,提高资本运作能力,积极稳妥与国有资本、优质民营资本开展合作,探索建立媒体融合资本运作新模式。

全媒体时代的融合发展,是传统主流媒体的必由之路。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和对人民日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守初心担使命、守正道创新局,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不断拓展全媒体传播格局,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更好担负起新闻舆论战线排头兵的重任。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原社长)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0年9月(上)】

(责编:万鹏、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