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沈壮海

2021年05月17日08:2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我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代表在会上发言,向总书记汇报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点滴思考。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与在场的百余位代表一样,心潮澎湃,感觉到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头的责任,更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必须旗帜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讲话全篇的灵魂。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历史、现实多个维度,精辟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和时代意义,深刻揭示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之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系统阐述了在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其中的重要论断包括:一是“发展起点”论,强调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二是“根本标志”论,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三是“指导思想”论,强调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四是“主体内容”“最大增量”论,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五是“重要任务”论,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六是“理论创新”论,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七是“科学态度”论,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八是“实践要求”论,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这些重要论述有机一体,透彻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展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展现了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鲜明地立起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思想之帜,有力引领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实践进程。这些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扎实推进,一批批标志性成果接连推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将之转化为清醒理论自觉、坚定政治信念、科学思维方法的自觉性不断增进;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中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正一步步有力扭转;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受到广泛关注,支持举措越来越多,规模日益壮大,内涵建设日益深化,迎来了学科建设的“春天”。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彻底改变“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等状况,还需要我们持续努力。

  在新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以下几方面更扎实地推进建设。一是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进一步充实学科力量、凝聚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布局,进一步丰富学科发展资源、汇聚学科创新要素、营造优秀学术文化生态,推动学科的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学术创新活力、学科辐射影响力、理论社会引领力。二是要持续有力地推进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人才培养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教学和研究中的融入贯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同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普遍性提升。三是要有力弘扬优良学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推进学风建设,最根本的一项要求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有了在这一问题上的坚定,我们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便能够自觉地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有所贡献。

  (作者:沈壮海,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 )

(责编:刘圆圆、曹淼)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