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彰显了真理伟力、制度伟力、政治伟力

秦如培

2021年03月10日19: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所创造的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摆脱贫困、走向复兴的强大力量。

2015年,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大会议并访问美国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发表演讲,坦陈自己40多年前在陕西省梁家河村当知青时的质朴心愿,他说:当时“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在梁家河7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对百姓的艰难、群众的疾苦有切身的体会,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从那时起他就立下了毕生的志愿,要让中国许多像梁家河这样的地方早日摆脱贫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和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变成了现实。历史记录了这一伟大光荣的时刻,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意味着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样本、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法宝和行动指南。没有科学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反贫困事业难以取得成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邃思考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响应时代的召唤,善于总结实践的经验,善于理解和表达人民的意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发展为了什么、靠什么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发展政策如何制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遵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最深刻、最集中、最生动的阐释和体现,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实践路径和操作方案。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贫困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子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将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鲜明回答了发展为了什么、脱贫攻坚为了谁这个有关发展目的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把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正是从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尽快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目标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普遍贫困,需要通过普惠性的政策措施,使大部分地区和群众受益。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过去那种大水漫灌式扶贫很难奏效,必须采取更精准的措施。总结各地实践和探索,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就是精准扶贫。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实施“五个一批”的脱贫路径,达到切实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的根本目的,让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方略,不仅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贡献了智慧。

“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激发内生动力”,鲜明回答了靠什么实现发展、脱贫攻坚依靠谁这个有关发展动力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通过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把救济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要改变我们习惯的送钱送物方式,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的减贫事业不仅是增进人民福祉的伟大事业,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创业创新活力的伟大创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强调要使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鲜明回答了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个有关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工作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向着这个目标不断迈进。

从梁家河到正定和宁德,从基层到省市再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与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强烈的问题指向,体现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对于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快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伟力

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还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制度哪个政党能够真正解决这个难题。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客观上都或多或少进行着贫困治理,但由于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客观存在,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贫困的总根源,无产阶级的贫困是制度性贫困。制度可以是贫困的根源,也可以是消除贫困的根源,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制度的性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走上了一条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消除贫困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是贫困的主要根源。因此,必须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寻找摆脱贫困的路径。邓小平同志指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力水平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所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起到了快速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扩大就业、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积极促进作用,为反贫困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大大加快了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进程。

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建立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通过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建立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这一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之有效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可靠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支撑。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我们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的有机结合、互为支撑。开展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等等。正是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脱贫攻坚才形成强大合力,持续高效精准向前推进,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充分彰显了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伟力

“两个维护”是新时代我们党对民主集中制的创造性运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保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打响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船重千钧,掌舵一人。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力量驰而不息地推进,才能排除万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胜利。早在几十年前,党中央就对脱贫攻坚进行长远规划,并采取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意志之坚、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走遍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各级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自觉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政治态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坚强领导、党中央的权威是最坚实的靠山。

实践充分证明,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到“两个维护”是取得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的最有力的武器。各级党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重大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对各级党组织践行“两个维护”最直接的政治检验。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2015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14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5.5%;全县有57个贫困村(其中33个深度贫困村,含18个极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巴马县委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按照自治区和市里统一安排要求,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经过5年攻坚,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零。“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全县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昭示我们:在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引领中国这艘巨轮在世界洪流和历史长河中劈波斩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彼岸。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证明,从中央到地方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能够攻坚克难、排除万难的巨大政治优势。面向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 

来源:《红旗文稿》

(责编:吴兆飞、秦华)
相关专题
· 《红旗文稿》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