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建立四个机制 实现有效衔接

赵晔

2021年01月27日08:33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建立四个机制 实现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的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而乡村振兴则是脱贫攻坚的提升和深化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为新阶段统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二者的有效衔接,不仅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预防和化解返贫风险,而且对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能否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完善的对接机制,这套机制至少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健全基于贫困脆弱性的政策巩固机制。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降为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但与此同时还要看到,确实还存在着贫困脆弱性的群体,他们因为自身内部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存在着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对于政府而言,要建立基于贫困脆弱性的政策巩固机制。首先要对可能陷入贫困的人口进行精准识别,要在现有的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的基础上,按照贫困脆弱性的监测指标形成贫困人口信息动态监测平台。其次要加大对可能因为疾病、失业、教育、意外等各种外部风险而落入贫困的群体的关注度。从现实来看,重点要关注疫情对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所造成诸如健康、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强化医疗卫生资源的倾斜减轻贫困群体的就医负担,通过加强用工对接与协调保障贫困群体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通过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的支持力度提升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源禀赋,从而化解疫情带来的返贫风险。

建立健全基于个人发展能力的政策拓展机制。贫困问题的本质是个人发展能力的贫困,能力的贫困有生存能力贫困、发展能力贫困、权利能力贫困三个维度表现。生存能力贫困主要是由于基本生存物质、基本卫生保健和健康能力等方面的缺失导致的;发展能力贫困主要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缺失和贫困主体自身的知识贫困所导致的;权利贫困主要是贫困群体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权利受限制所导致的。从目前来看,“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扶贫已经使得由于生存能力所导致的贫困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未来更多的则是发展能力缺乏所导致的贫困。对于个人而言,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能力的话,代际贫困将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种变化,虽然经济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缓解,但更需要的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制度安排。因此政府政策的重点要放在贫困群体反贫困能力的提升上,加快政策对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大对儿童、家庭、教育、康复、就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面向乡村振兴的政策提升机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我国从绝对贫困问题入手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探索,因此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向乡村振兴提升是政策的必然选择。首先要做好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产业提升。产业既是脱贫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但目前乡村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而且部分地区产业扶贫也存在着产销脱节的现象。一方面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乡村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通过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提高土地的回报率进而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带贫益贫能力。其次要从脱贫攻坚队伍建设向打造乡村振兴队伍提升,通过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队伍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最后从脱贫攻坚的单维度目标向乡村振兴治理的全面提升。在我国,村庄起着连接整个农户跟外部所有的关系的重要作用,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二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打造“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基于有效衔接需要的政策整合机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更需要对现有政策进行有效的整合,在这方面要充分考虑现有政策的力度和时限。从政策的力度上,在财政投入、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等政策上要保持现有政策的总体稳定,同时对于像金融帮扶政策、教育帮扶政策、兜底保障政策等在脱贫攻坚期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要继续实行。从政策时限上,如果政策措施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就要适时取消,对于仍然需要保留的政策则要纳入乡村振兴的常规政策体系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级调整。

(责编:赵晶、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