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三个着力点

张茂坤

2020年11月10日10:0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辅导员无疑是承担大学生思政育人的骨干力量之一,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政育人与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如何“理直气壮”地肩负起对大学生政治上正确引导、思想上守正引领、学习上精准辅导、情感上施爱疏导、行为上躬身教导、就业上规划指导的时代使命,在信仰、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三个“彻底”,应该成为高校辅导员做好日常思政工作的三个着力点。

一、信仰“彻底”。何谓“彻底”?《说文》:“彻,通也。”《辞海》:“彻底:通透到底。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马克思说:“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因此,所谓“彻底”即为从根本上毫无保留的深透完全的理性认同。信仰“彻底”,就是要求高校辅导员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必须成为彻底的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根本上做到完全彻底的理论认同。“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高校辅导员是站讲台向青年大学生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因此辅导员首先要做一名“信仰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是高校辅导员贯彻落实“政治要强”根本政治前提。

强化信仰守正。高校辅导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信仰上必须守正: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做到信仰守正,才能明辨哪里是来路、何处是方向。做到信仰守正,就要守正信仰的大门,夯实信仰的大厦,“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绝不做“课上讲马列、课下信鬼神”、“人前讲信仰、人后丧信念”的“政治两面人”和“信念两面人”。

敢于亮剑斗争。高校是生产思想又消费思想、生产舆论又消费舆论、生产理论又消费理论、生产文化又消费文化的独特战线,高校党的意识形态具有的前沿性、独特性、敏感性、复杂性和严峻性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说明,高校辅导员肩负的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理论服人和文化化人等职责使命责任重大。据此,高校辅导员应“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敢于旗帜鲜明发声,敢于理直气壮亮剑,敢于明辨是非斗争,牢牢把握思政工作姓“马”,让思政课主渠道唱响主流好声音、传播蓬勃正能量、讲解好中国精彩故事、传递好中国智慧与方案。

二、理论“彻底”。理论上的“彻底”,本质上彰显的是辅导员精湛的业务本领,体现的是辅导员“理直气壮”的“理论自由”与“理论自信”,升华的是青年大学生对辅导员“亲和力”与“信其道”的理性认同。从教育基本规律审视,“让有理论的人讲理论”,这是增强辅导员日常思政工作的理论性、学理性的内在规律性要求。马克思深刻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因此,高校辅导员如果想说服学生,只有靠“彻底的思想理论根本”去实现。马克思论述的“理论彻底”有两大价值取向:一是“说服人”,二是“掌握群众”。辅导员“理论彻底”的根本价值也在于“说服学生”和“掌握学生”,基于这两点考量,高校辅导员实现“理论彻底”具有两大现实途径。

构建“体系化”能够“说服学生”的思想理论架构。辅导员思政工作需要系统性的广博的科学理论知识支撑,需要遵循体系化的内在教育规律和理论逻辑架构。辅导员无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去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都需要潜心致力于专业思想理论体系的创新构建,都需要潜心专注于透彻的学理分析和精细的探幽发微,都需要最大深度地实现专业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彻底的融会贯通,这无疑是辅导员谋求“理论彻底”的基本手段。这种“理论彻底”,不是碎片化的相互割裂的、肤浅的或满足一知半解的“半桶”理论知识,而是“理论自由”。

提升与时俱进“掌握学生”的理论能力。辅导员如何“掌握学生”?首要任务是把握学生“思政需求侧”的时代变化,首先要读懂学生,做大学生的“知心人”。同时辅导员应根据学情、时情、国情、世情而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只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和科学的思想方法。辅导员也只有做到与大学生思想脉搏和情感诉求“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彻底”。

三、实践“彻底”。“实践彻底”是助力高校辅导员提升“实践性”的根本途径,是践行辅导员“理直气壮”的行动指南。从马克思认识论分析,让有实践的人讲实践,这是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的必然选择。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论的逻辑起点,“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就是做到“实践彻底”,不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强化辅导员思政实践教学的“供给侧”改革创新。辅导员只有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才能催生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勃勃生机与活力。从认识论的逻辑视角看,把思政育人教学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去检验、去发展,然后再不断进行新的思政理论创新。坚持“内容为王”、“实践为先”,不断丰富思政“金课”供给模式,丰富思政育人工作的“工具箱”,大力探索“思政+”实践教学供给侧改革,在持续推进新媒体与思政课融合创新、思政课呈现形式创新、思政课实践载体创新上精准发力,把思政课打造得既“有滋有味”、又“有意思有意义”,最大程度促进学生有更多的思政实践课获得感。

强化思政课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创新。“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如何让大学生在“服务祖国的伟大实践”中尽快成长,毋容置疑,突出思政课的实践性创新和环节,加强对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至关重要。新时代为青年学生搭建的建功立业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使命就是要善于运用“四个伟大”的生动实践去验证思政理论的彻底,善于运用彻底的思政理论成果去催生和指导青年学生的鲜活实践,让大学生用“中国心”独立思考“中国事”,引导学生在躬身实践中寻找答案、释疑解惑,在服务祖国的伟大实践中担负民族复兴大任。

(作者系临沂大学费县校区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专职辅导员)

(责编:吴兆飞、吕腾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