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民族团结党旗红】党建引领 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谋富业

吴兆飞

2020年10月26日13: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32282名贫困群众走出大山乔迁新居。

1.87万平方米扶贫车间创造近千个工作岗位。

25000元人均年收入助力困难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这组数字有力展示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的脱贫之力和脱贫之效。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越西县党委政府举全县之力,党员干部尽个人之能,一张党委协调、支部联动、党员带动的党建蓝图在越西县绘就。

“那时候,一下雨,村前的土路就变成了泥地,脚踩进去都拔不出来。”说起搬迁前的生活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沙马石支直摇头。就在去年,沙马石支一家6口告别了大山,住进了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

越西县越城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城北感恩社区。人民网 吴兆飞摄

在这片占地253亩可容纳安置1421户6660人的社区新城,学校、超市、医院分布社区周围,各项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难题,如何让这些搬迁户快速适应城市生活?居民的日常需求又该如何满足?城北感恩社区坚持以党建抓基层治理,构建出党建共抓、资源共享、治理联动的治理格局,让居民搬得出还能稳得住。

城北感恩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人民网 吴兆飞摄

“平时一有空我都会到群众家中串门,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和需求,像这样的6层楼上上下下早已跑了近百遍,现在,居民们大事小事都找我。”33岁的田阿支向记者介绍了她作为一名楼栋长所负责的工作和具体职责。

上传下达、走访入户,别看楼栋长的工作简单,但正是在一次次的促膝交谈中帮助群众解决了不少“简单的烦心事”,做到了群众难题有所解、居民需求有所应。

楼栋长制度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部分,实现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巩固了党建治理平台,让基层组织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合作”,推动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治理创新。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在党支部的统筹协调下,通过培育产业带动一批、劳务输出发展一批、推动创业扶持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在城北感恩社区设立社会保障服务站点和劳务输出服务站点,抢抓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机遇,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社区创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挪穷窝,谋富业。通过建设农特产品扶贫加工车间、特色手工业扶贫车间等扶贫项目,深挖彝绣等本民族特色文化产品价值,拓宽收入来源渠道,采取“支部+车间+贫困户”等模式,易地扶贫搬迁后的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城北感恩社区党总支书记莫色古布子向记者介绍社区相关情况。人民网 吴兆飞摄

“乐业方能安居,有了这些扶贫车间,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城北感恩社区党总支书记莫色古布子告诉记者,“我们统筹考虑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后续发展等因素,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切实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编:吴兆飞、任一林)
相关专题
· 民族团结党旗红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