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清风时评

清风时评:澄清正名还需身正影且直

杨鹏杰

2020年06月23日09: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文章《"澄清正名让我腰杆挺直了"》,对曾遭遇不实举报的黑龙江省鸡西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科技信息科科长井绪江予以澄清正名的事件进行了报道。

当前,全国各大媒体对因受到诬告陷害或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进行澄清正名的新闻报道愈来愈多,这充分说明曾饱受基层干部群众调侃、诟病的“花上八毛钱,折腾你一年”的不良状况正在随着各级党组织澄清是非、保护干部的态度愈加鲜明、行动愈加坚定而日益成为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心无余虑、全身心地干事创业之新气象、新常态。

曾几何时,个别地方的少数别有用心者,因为一些勇担当、敢作为的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触碰了其个人利益、动了他们的“奶酪”,或者自身的不合理诉求未能兑现,于是就借信访举报之名行诬告诽谤之实,故意捏造“黑料”、搜集所谓“问题线索”,采取造谣传谣、恶意中伤等伎俩来诬告陷害、打击报复党员干部,导致党员干部或在组织正常考察的关键时刻被搁置使用;或因一些捕风捉影的违规违纪事实久查无果、没完没了;或是查无实据却将诬告一事束之高阁、没了下文……凡此种种,很大程度上会让蒙受“不白之冤”的党员干部背上思想包袱,蒙上心理阴影,增加诸多顾虑和烦恼。

有一句俗语叫“身正不怕影子斜”,很多时候会被用来安慰、勉励那些没有做亏心事的人,不必在意别人的议论或猜疑,不用担心被小人、恶人污蔑。而笔者觉得,这终究是一句宽慰人的话,不免有点“阿Q精神”。试想,一个正直清廉之人因为诬告陷害而被扭曲的影子在大家眼里一旦走形了、变斜了,那么背后的风言风语、猜忌误解就会接踵而来,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无论从工作到生活、从精神到心理、还是从个人到家庭都会平添巨大的压力。古有一代名相寇准毁于谗言悭吝被贬谪外放,爱国诗人屈原含冤投江、以死明志,抗金名将岳飞饮鸩赐死于“莫须有”……多少能人志士因奸臣当道、小人得志而怀才不遇、被诋毁中伤,如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而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个人民公仆,最怕的就是群众的误解、同事的猜忌、组织的不信任,流汗不怕,怕的是流泪,辛苦不怕,怕的是心苦。

何况,面对诬告陷害行为,如果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不能明察秋毫、大白天下,而是对“影子斜”不闻不顾、听之任之,势必会纵容歪曲事实之人漠视规矩,助长诬告陷害者的嚣张气焰,也容易让不明真相的群众“浮云遮望眼”,这样不仅会让党员干部伤了自尊、寒了心,还会严重挫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至破坏当地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祛邪必须扶正,激浊方能扬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干部因不实举报受到委屈、被人误解时,组织上要为他们说公道话,为他们加油鼓劲、撑腰壮胆,该澄清的及时澄清,该正名的公开正名……”2020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从四个方面规定对诬告陷害行为的查处,进一步释放了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毋庸置疑,对于受诬告的党员干部,在给予澄清正名、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其消除心理阴影和精神压力的同时,还需坚决向诬告陷害行为亮剑,无论实名举报还是匿名举报,无论来电来访还是网络发帖,都要进行核查,一经查实则严肃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让其付出应有代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儆效尤。

如此还党员干部以清白,还诬告陷害者以颜色,做好澄清正名的“后半篇文章”,才能真正实现祛疾除疴、标本兼治,有效督促、助力党员干部重回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正轨,进一步树立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相信这也是“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的应有之义。清者自清,需公认,浊者自浊,需明鉴。身正之余影子也要直,脚正之外鞋子需板正,如此才能确保每一名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党员干部在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环境中,站得更正、行得更稳、走得更长远。

(责编:扶婧颖、李源)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