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
2020年06月23日09:2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在教育领域的鲜明成果。“立德树人”由此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一个核心概念和最大亮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立德树人,本质上讲是以德为先,强调品德教育和能力教育的高度融合。要坚持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关键在于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新要求,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历史问题。
新近出版的邓跃茂同志的《立德树人:成就最好的学生和老师》,对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作了全方位梳理和思考。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追溯了立德树人的传统基因;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疏理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中国共产党教育思想中的不同表现形态;特别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的教育实践和理念,深度阐发了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和广博外延。由此回答了教育科学领域比较关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迫切性;二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科学内涵和新时代贯彻这一教育理念的根本途径及方法。从这个角度讲,该书事实上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教育思想系列论述的专题著述。
比如,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讲,就是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讲,立德树人观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不仅追求教育本身的效果,其更宏大的目标则是使个体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过程中达成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简言之,它强调共产主义事业与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互融共进,主张理论与实践并重,追求理想与现实相融合。从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历史上的教育主张来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到建国初期的“五爱”教育、培养全面发展新人,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三个面向”,到新世纪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些都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理论和实践来源。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旨在何?要旨在其鲜明的政治要求,就是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立德树人教育的全过程,其核心内容,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立德树人:成就最好的学生和老师》专门辟立章节进行深入探讨的内容。
“德者,本也。”立德为先,修身为本,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德育既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必须贯穿学生学习始终,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使学校真正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而不仅仅是教授技能、发放文凭的场所。加强品德教育,既有个人品德,也有社会公德、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大德。要坚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牢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生奋斗的有用人才。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