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国家战略视野下的西部科学城

周跃辉

2020年06月11日08:04    来源:成都日报

原标题:国家战略视野下的西部科学城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要求两地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助推高质量发展。6月3日召开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成都推出了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中国西部科学城呼之欲出。我们认为,这既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关键“棋子”。

  新科技革命

  孕育全球创新格局重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放眼全球,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科学技术正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过多次科技革命,引发一系列产业变革,导致大国兴衰、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和国际竞争格局调整。说到底,科技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高低最重要的因素。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得更加清楚。18世纪以蒸汽机和动力机械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使英国崛起为世界头号强国;在19世纪中期以电机和内燃机为代表的电气化革命中,德国跃升为世界工业强国,美国到19世纪末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20世纪以来一直到今天的电子和信息科技革命,使美、德、法、英等国进入工业化成熟期,助推日本实现了经济腾飞。由此可见,科技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经济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进而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这个星球真正的“力量之源”。

  面对正在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目前,美国依然是无可争议的世界头号强国,科技实力领先全球,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欧洲也是世界上实力雄厚的创新高地,近年提出建设创新型新欧洲,力图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日本长期实施技术立国、科技立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产业技术水平高,在高端制造、汽车、电子、机器人、材料等诸多领域领先世界,近年又提出科技创新立国目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我国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科学决策,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认识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创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创新,使我国在纳米限域催化、量子通信及组网、高温超导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但在科技创新力布局、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等体制机制矛盾,依然客观存在。

  西部科学城

  承载着国家使命和重担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已从战略层面部署了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图使我国的创新能力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部分领域向领跑者迈进,撬动全球科技版图变化。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均地处东部和中部地区,代表了中国科技的最高水平。

  目前,整个西部地区还没有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与其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因此,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通过政策创新和布局优化,打造西部科学城,并力争成为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成为成渝地区发展的重大抉择。成都推出的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明确了要构建以“一核四区”为主的科学城空间功能布局,实乃顺应大势之举。

  国家科技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显示,上海和北京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前两位,天津仍排在第3位,广东、江苏和浙江分别排在第4位、第5位和第6位,西部地区还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打造西部科学城,不仅仅是四川或成都,或重庆自身的事情,而是要立足于成渝地区现有的创新资源优势和城市发展战略,辐射并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跃迁,从而真正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和时代使命,并为中国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竞争中,作出应有的贡献。正如党中央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所强调的,要“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成都市提出,通过5项重点任务14项推进策略,分成三步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我们认为,“三步走”的策略目标和实施步骤,思路清晰,靶向明确,完全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践要求,也必将得到国家层面的响应和支持。

  创新政策路径

  实现从“0到1”的原始突破

  建设西部科学城,既是党中央作出的明确部署,也是形成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关键“棋子”;既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硬件设施,也是构建成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软件支撑,更是中国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竞争中的重要“砝码”。当前和今后,成都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需要在五个方面重点着力:

  第一,强化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之所以有一轮又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根本原因在于基础理论的突破,尤其是在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理论的突破。我们知道,没有法拉第、奥斯特、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磁学基础理论领域的突破,就没有今天的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华为公司越来越注重基础学科理论研究的投入,值得赞赏。西部科学城要强化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尤其要发挥好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科研成都分院、重庆大学等国家科研院所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高等学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引导企业更多关注和投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努力在可能出现革命性突破的前沿方向、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必争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第二,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要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成果与产业对接”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基础研究与经济发展同步走的路子。要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已有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核心载体作用,实现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有机衔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都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共性技术突破和成果转移转化。

  第三,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区协同创新。科技创新从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成都建设西部科学城,要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区协同创新,推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知名高校院所、创新团队开展多层次对接合作,高质量举办西博会、创交会等活动。建立跨区域长效合作机制,推动与北京、上海、深圳等科学城加强创新协同、成果对接、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要深化成渝科技创新合作,携手重庆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

  第四,努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最近,美国人马斯克的航天飞船Space X猎鹰9号火箭搭载着载人龙船舱,将两名NASA宇航员成功送入太空,引发全世界关注。这里面有诸多启示,值得我们借鉴。建设西部科学城,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为科技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健全创新法治环境;二是健全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完善科技宏观管理;三是深化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健全成果收益分配激励机制;四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解决科技人员的户籍、医疗、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

  第五,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建设西部科学城,要强化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立足国际科技资源加快流动和重组的实际,在开放合作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支持企业、地方与高新区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鼓励企业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和引进跨国公司来成渝设立研发机构。从成都的角度看,要鼓励在蓉高校院所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快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在蓉高校院所、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整合、集聚、使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

  (作者:周跃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

(责编:任一林、万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