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铮
2020年06月09日08:11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亦为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出了总设计和路线图。从理论上来说,生产要素既是生产关系的依托,也是生产力的来源。通过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将持续推动生产关系的改进,进一步释放潜在的生产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需要从制度上进行设计和构建,才能实现各类要素市场机制的优化,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的相关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要素市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环节,也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基础内核。可以说,要素市场的法律和司法制度是整个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要素市场的相关法律制度。
一是加快相关法律修订。《意见》提出了诸多改革措施,也设计了多项改革试点任务。要看到,现有法律仍有一些不适应改革的地方,应在试点过程中尽快调整和修改。比如,应秉持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原则,围绕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持续推动《证券法》相关内容的修订,加快推进《期货法》等配套法律法规立法工作;根据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持续动态修订《土地管理法》,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此外,应围绕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进一步修订《科技成果促进转化法》,为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等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补齐相关法律短板。整体来看,我国要素市场化程度依然较低,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应根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要求,尽快在一些关键领域补齐法律法规短板。比如,要尽快健全土地要素领域相关立法;加快补齐资本市场立法缺位;加快数据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与适时出台;等等。
尽快建立完备的要素市场统计制度
统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建立完备的要素市场统计制度,要在总量统计制度、核算统计制度、统计管理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完善要素总量统计制度。要素的数量统计是要素市场统计的基础工作。要看到,我国要素市场的统计能力仍然相对较弱,在人口、土地和技术等层面的统计仍存在遗漏和重复统计问题。要进一步改进要素总量统计方式,逐步强化这些领域要素数量的统计质量。同时,针对数据以及未来可能涉及的资源与环境等特殊要素,应尽快研究制定这类新型要素的统计方法,搭建统计框架,并将其纳入现有统计体系当中,形成有效的统计途径和适宜的统计方式。此外,可考虑在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嵌入要素基础数据库模块,生成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数据序列,适时考虑增加资源与环境要素数据序列。
二是创新要素核算统计制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现代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全球范围看,一些与基础要素相关经济活动的增值部分并未有效计入生产总值当中。因此,可借助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相关改革,加快建立完善我国要素核算统计制度。首先,要尽快完善土地增值部分统计方式,将土地增值部分科学完整地纳入国内生产总值。其次,要进一步健全研发投入的核算统计,更大范围地将技术成果纳入固定资本形成。再次,要加快研究人力资本投资的统计方式,探索将人力资本投资计入国内生产总值。此外,要着力健全数据资产的统计体系,将数据资产增值纳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当中。
三是构建要素统计管理制度。相对而言,要素的统计核算更为复杂,建议搭建符合国情的要素统计管理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可考虑建立健全要素统计组织架构,在各级统计部门建立专业的要素统计部门或统计岗位;构建要素统计的标准体系,统一各类要素统计的名称、单位、口径、取数来源,提升指标体系标准化水平,并根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不断调整统计指标体系,保持适当超前,实现统计工作更好服务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此外,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搭建要素的大数据平台,构建政企合作的要素大数据统计机制。
逐步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配套制度
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方面将有力推动我国其他层面的改革,同时更需要其他配套改革的协同推进。唯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经济社会效应,最大限度地避免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体制性障碍。
一是加快财税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加快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相关的财税体系改革,重点通过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以及地方税种的培育与征收,建立地方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破除要素自由流动障碍。另一方面,要构建促进要素流动交易的税收体系,完善要素交易的税费征收标准,研究探索要素增值部分的税收政策,形成鼓励交易和便利流动的要素税收体系。同时,要建立与要素报酬合理分配相适应的税收制度,通过调节税收和完善二次分配制度构建适应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二是推动国企改革。使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关键环节,而国企改革是这个关键环节的重要抓手。要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监管改革。特别要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硬约束、削减和规范补贴,明确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依法平等享受支持政策。
三是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应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国内要素市场与全球要素市场实现发展一体和规则对接。首先,要在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金融监管的前提下,稳步有序推动金融业双向开放。其次,要加快推动广泛的多边合作,在国内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过程中与国际技术转让和扩散规则对接。此外,还要加快制定数据跨境开放的流动准则和监管规则,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动我国数据市场与全球数据市场的互联互通。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