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王思洋 于冲

2020年05月26日11:0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谁建立政绩”“建立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建立政绩”等涉及政绩观的核心问题。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体现,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提政绩观意义重大。

“为谁建立政绩”

——为人民建立政绩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哪一个地方、哪一个阶层、哪一个集团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立场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绝对不能让公权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利器。一切国家工作人员,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当好人民勤务员。

“建立什么样的政绩”

——建立造福人民的政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坚持从严治党、惩治腐败,以优良作风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三大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民族不能少,不让一个老乡掉队;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到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神州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正带领全党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抗击疫情是为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头等大事,有序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为了人民生活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大同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时说:“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上认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校正偏差和误区,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负人民的重托。

“怎样建立政绩”

——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

做到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就要奋斗和苦干实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都是苦干实干得来的。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前迫切需要以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奋斗精神、实干精神、担当精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做到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各级领导干部要踏踏实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谋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决不能搞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坚决防止和纠正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谋求高质量发展。要对长远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决不能只顾着眼前利益,只抓容易出“显绩”的工作。要敢啃“硬骨头”,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棘手问题,决不能遇到困难就绕着走,把难题都留给别人。

做到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就要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实践、人民和历史是衡量政绩的尺度和准绳,广大党员干部都应以此为标准追求自己的政绩。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作者单位分别系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责编:吴兆飞、万鹏)
相关专题
· 学习思考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