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艳群
2020年04月13日14:4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说话”是最简单也是最难提升的一种能力。有的党员干部说话,三言两语就能切中要害、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像阳光雨露驱散群众心中的纠结。也有的党员干部说话,絮絮叨叨、滔滔不绝,却总是让人觉得云山雾罩、不明就里。话说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素养、能力和情怀。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把话说好,不仅关系公众形象和领导水平,更直接体现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作为抓好各项事业的“关键少数”,党员干部尤其要练就“会说话”的硬本领,说出群众欢迎的“好声音”。中国工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一书,既关注党员干部与群众说话时需要遵守的原则和技巧,更明确指出党员干部“口能言之”,靠的是不懈地钻研和追求,靠的是以百姓之心为心,靠的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热爱与投入,值得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乡村干部借鉴学习。
《周易·系辞》中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做好和群众说话交流工作,首先要掌握说话的“道”,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端正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常向群众学习,要把和群众说话作为联系群众、增强本领的必修课。群众的话,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以小见大,不仅充满智慧和哲理,而且富有感情色彩,传递着重要的民情信号;一句民谣、一个段子,往往折射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群众的喜怒哀乐。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倾听、学会使用群众语言,说群众的话,让群众说话,为群众说话。在《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一书中,从理论的角度阐明了学会跟群众说话的必要性、善于跟群众说话对工作的益处,深入分析了党员干部不会跟群众说话的根本原因。详细分析了什么样的话群众不爱听,群众不爱听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个别党员干部一张口,就容易讲空话、套话?用正反两方面大量案例简单直白说明了党员干部把话讲好的“道”——懂群众的心,学群众的话,是鲜活、准确阐释政策的力量源泉。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把群众所想所急所需放在心上,只有真正掌握了跟群众说话的原则和技巧,才能无隔阂地从人民群众丰富的语言宝库中汲取讲话的智慧,才能讲出群众喜欢听,对群众有用的话。
跟群众说话,除了要掌握说话的“道”,也离不开把话说好的“术”。作为党员干部,不能做到“能说会道”,是一种能力缺憾。在《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一书中,着重介绍了党员干部与群众说话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和共性的规律、方法、原则和技巧。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注重说话方式,或高高在上有距离感,或云时雾时不知所云,或张口就容易讲空话和套话,等等,该书不仅提出改进与群众说话方式的共性建议,而且介绍了脱稿讲话的技巧,到基层调研、走访慰问、现场即兴讲话、处置突发事件、在电视和新媒体上公开讲话的技巧和方法,对达到最好沟通效果,提出很多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法。
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善于同群众说话》中强调:“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这深刻地反映出当前我国一些党员干部不会和群众讲话的本质原因,也对各级领导干部增强与群众说话交流能力提出了殷切希望。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我们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更复杂的形势,网络等新媒体对话方式更加多元,党员干部与群众交流的形式和频次也在加速演进。在这种背景下,各级党员干部既要秉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信念和情怀,也要积极学习群众语言,掌握更多提升与群众有效沟通的应对技巧,把话说好,把事办成。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