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边疆不朽的颂歌

——读散文集《心地边关》

杨勤良

2020年03月14日15:40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边疆不朽的颂歌

不久前,我收到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班永吉同志寄来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心地边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其中作品都是他在援疆期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创作的,是一本追根溯源的思想作品,笔端尽显激情澎湃的往事,满满的正能量,留下的肺腑感言真实、真切、真情。这些散文多是反映边防军人在艰苦环境中以苦为乐、扎根边防、无私奉献的生动感人故事,以及他在援疆期间听闻的有温度的故事的真实记录。

军人出身的班永吉是我在新疆认识的朋友,由于都有共同爱好和兴趣,一直保持联系,成为了挚友。2016年春节过后,我去新疆军区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系列丛书初审会时,结识了在建设兵团党史办工作的班永吉,我在增强了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了解的同时,也对作者的才学有了认识。

作者是中央机关第八批援疆干部,他深入新疆边防,一路看,一路思索,一路写,真正做到了用胸中的大爱弘扬真善美,写出当代新疆最美丽的故事。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班永吉对这个美丽故事进行了深度采访与挖掘,长篇散文《行走和田》不仅写出了毛主席与库尔班大叔之间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故事,也写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爱和这种精神力量的永恒延续。

《仰望乔尔玛》讲述为独库公路建设牺牲烈士守墓的钢铁战士陈俊贵的故事。陈俊贵几十年如一日,为理想、为信念守望。他在恶劣的环境中侥幸生存下来,一同执行任务的战友都牺牲了,他时刻不忘战友情深,甘愿寂寞为烈士守墓。革命军人高尚的情操支撑着他战胜困难,使他毫不动摇地坚持下来。前不久,在央视《等着我》节目中,陈俊贵要找到所有烈士的后人,其情其景让无数电视机前观众落泪。如今,他的事业将有后来人,他的儿子从部队退役后接过他的班,继续为烈士守墓,父子两代军人在西北大漠演绎了感天动地又默默无闻的伟业。

歌曲《小白杨》曾经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优秀军旅歌曲。正是这首歌曲的走红,使小白杨哨所一度成为大众的关注点,小白杨哨所背后的故事不仅是大众渴望了解的,其实也是边防官兵扎根基层,面对恶劣环境仍保持乐观主义态度的真实写照。这样一个激励军心、民心,充满温度的故事背后的故事自然也吸引了班永吉,他深入小白杨哨所采访,写下了《走进小白杨哨所》这篇既感动人,又真实反映边防官兵无私奉献崇高精神的作品。用文学的形式体现生命的力量,彰显了官兵顽强的意志和战胜任何困难的决心。

兵团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屯垦戍疆的一大特色,也是创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组织形式,为维护新疆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几代开拓者的奉献精神是宝贵的财富。《我来到了兵团一师幸福城》一文是全书的灵魂篇,作者所工作的兵团一师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作者通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感人故事,详细介绍了兵团的屯垦故事。“军垦第一犁”是一件革命文物,他告诫人们不忘前辈艰苦奋斗历史,那是我们立命之本,生存之基;三五九旅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军垦战士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支边青年以及他们的子孙,三代创业者从人拉犁到飞机作业,从挖渠开荒到节水灌溉的现代化大农业,将大漠建设成了“塞外江南”……

《心地边关》一书是班永吉心路系列作品的第六本,既自成一体,又与前五本形成系列。作者是一位有着二十年军龄的老兵,他心系人民军队,对绿色军营有着深厚的感情,扎实而又厚重的生活基础是他创作的动力源泉,新疆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融入他的血脉,讴歌边疆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伟大的新时代,成为作家自觉的使命和担当。

通读班永吉散文集《心地边关》,我感到,作品选材得当,内容有广度又有深度,也不忘在细节上展开,给人以无穷的视觉享受。宏观上,站得高、看得远;微观上,细腻、周到。

(责编:吴兆飞、任一林)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