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9年09月09日07: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去年在给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为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各级各类学校应重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牢牢把握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着力点,用美育点亮学生心灵,在他们心中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培养一代又一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美育工作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整体上看,美育仍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美育工作体制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必须提高站位、强化担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新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释放学校美育发展的活力,积极推动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的学校美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美育对丰富德育、增进智育、促进体育、改善劳育的重要作用,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发挥教育教学在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节。坚持以培根铸魂、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强化美育育人实效为导向,以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为重点,将美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实现以美育德,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科学定位各级各类美育课程目标和内容,既开设好音乐、美术、书法、戏剧、戏曲、舞蹈、影视等各类美育艺术课程,又注重充分挖掘不同课程所蕴涵的美育价值,更广泛、更深层实现美育的教化作用。抓住“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和平台建设,扩大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
以特色工作和品牌提升学校美育活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统筹组织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项目和活动,充分发挥这些项目和活动的辐射带动功能,使其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厚植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同时,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造具有区域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可以运用戏曲、书法、篆刻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载体,形成本地本校的美育特色,构建丰富多彩的美育格局。
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美育”工作机制。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美育、家庭美育、社会美育有机衔接的现代化美育工作体系,努力打造立体协同的美育格局,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差异性的美育需求。依托高校学科、专业、人才等综合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和完善高校支持中小学美育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为中小学美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学校美育资源与社会各类美育资源互动互联、共建共享,让博物馆、文化馆等成为重要的美育场所,让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在美的熏陶化育中生根发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育精神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执笔:周 侃 郑文涛)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09日 13 版)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