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基层调研不妨多听听群众的“牢骚话”

曹瑞晓

2019年05月27日11: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在下乡走访时,常常会遇到群众“发牢骚”的情况。细细想来,不由让我对“牢骚话”有了更多的理解。其实,“牢骚话”是群众内心真实声音的呐喊,是一种百姓诉求表达的方式,它并不是无事生非,往往事出有因,虽然听起来可能不“动听”,往往却是“话丑理端”,通常群众牢骚意见越多的地方,往往是群众呼声越强烈的地方,也最能反映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调查研究隔层纸,决策执行隔座山”,调查研究是党在各个时期做好工作的传家宝,也是每个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功,其重要性勿庸赘述。而有些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一张嘴就是自己在呜哩哇啦发议论,两耳不闻“百姓声”,情况还没了解多少,就开始做指示;群众还没说几句,就要赶往下一站——这样的“搭台唱戏式”调研,会让群众觉得只是走个过场,做做样子,群众在心里反而更加疏远。

多听“牢骚话”,就要放得下“官架子”。有个别干部总喜欢动“歪心思”,耍“小心机”,认为工作没有必要事事亲力亲为,调研下乡的事交给下级办理,自己在办公室“指点江山”,最后负责“把把关”即可,这样的调研脚不沾地,大家心照不宣、看似圆满,却听不到群众真实的声音,看不到基层存在的问题,最终不能帮到点子上。只有放下“官架子”,真心实意地同群众在一起,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心声,才能真正在调研中听到真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多听“牢骚话”,就要经得住“挑刺儿”。“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牢骚话带刺不中听,却是群众诉求的强烈表达。面对群众的逆耳之言、揭短之语,要耐得住性子、受得了委屈、经得起考验。听到群众的刺耳话,要让群众把话说完,把心中的怨气出一出。多分析问题症结,辩证分析看待,不给说真话者穿小鞋,帮助群众疏通心中的 “郁结”,解开思想上的“疙瘩”。

多听“牢骚话”,就要坐得住“冷板凳”。“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真正做好调研,坐得住“冷板凳”,克服调研中各种形式主义虚浮症,无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踩点式调研,还是报喜不报忧的盆景式调研,抑或调而不研、回避落实的脱节式调研,都要找准病灶,开好良方。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零距离”的交谈,鼓励群众讲真话,将调研做成倾听真声音、发现真问题、提出真决策的“真材实料”,各项惠民政策才能在群众中落地开花。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