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宁 霍 霞
2019年05月20日13:44 来源:青海日报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党的红色精神是红色基因的核心,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
在青海,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时期的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在这块土地上形成和传承的,这些精神激励了一代代青海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已经成为建设新青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和强大动力。
一、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科学内涵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追求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地点与典型人物身上的优秀品格的反映,是能够激励后人奋发向上、促进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伟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近98年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一系列体现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昭示时代要求、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向前,以无数共产党人的生命和鲜血铸就出了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培育形成了铁人精神、航天精神、雷锋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培育形成了改革创新精神、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在北京奥运会上所展示的中国精神等。
学界研究红色精神,对其内涵概括为: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开拓创新的无畏气概,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尊重群众的人本意识,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这些红色精神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二、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在青海大地上的弘扬和传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近年来,青海省积极挖掘本省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传承中华民族的红色精神,扩充时代精神的内涵,有力弘扬传播了红色文化,为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革命战争年代的红军,曾经在青海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和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深深镌刻在青海大地上。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革命者和创业者在建设青藏公路、开发柴达木的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进、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聚集在青海省金银滩,在极其恶劣的气候、环境下,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锻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各族儿女在对这些伟大精神的传承中又为青海这块高天厚土上的全部精神赋予了更加崭新的内涵,那就是“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崇高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海的生动体现,反映了青海各族人民追求发展进步的强烈愿望,表现出高原干部群众“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劲”、“海拔高追求更高”强劲的内生动力和极其豪迈的家国情怀。毋庸置疑,青海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诸多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共同凝聚成为做好青海工作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在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伟大历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
三、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实现新的更高发展目标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进入新时代,站上新起点,建设新青海,就要面向未来、呼应时代,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是我们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更加伟岸、雄奇的磅礴力量。
(一)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要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
要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实现这一目标,会有重重考验,也有道道难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之路。一步一个脚印把奋斗目标与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谱写出青海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新篇章,不断开创新青海建设新局面。
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理想信念是灯塔、是灵魂、是力量。共产党人要把“坚定执着追理想”作为政治信仰、人生信条,真正打牢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思想根基。要高举理想之“灯”。新时代,不管环境如何变,当初在党旗下的誓言不可忘,不管走得有多远,当初因何出发、去向何方不可忘。要补足精神之“钙”。以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固好思想之“元”。作为生活在这片高原土地上的党员干部,尤其要经常重温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把理想信念熔铸在血脉之中,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理想信念系于对岗位工作的尽职尽责、对人民群众的尽心尽力。
要坚持艰苦奋斗,高扬无私奉献。在青海,精神是一代一代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和光辉业绩打造出来的,尕布龙、廉福章、昂嘎、王成元、韩慧瑛、才仁松保等为代表的长期奋斗在青海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以他们为榜样,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要心中有党,始终用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就要心中有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尕布龙“心里装满了老百姓的疾苦”到才仁松保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救人性命,是一项多么光荣神圣的事业啊”,一代代党的优秀干部,无不怀着人民至上的赤诚与真情,对群众利益想得多、看得重,对个人名利想得透、看得淡。党的干部源于群众、为民服务,手中的权力意味着职责而不是享受,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民造福。想万家灯火,念百姓忧乐,与群众心连心,为群众谋福祉,就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做执政为民的忠诚公仆。
(二)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要构建推动青海更好发展的文化环境
要把握正确导向,突出红色基因。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青海,精神始终是最为宝贵的财富、最为动人的力量。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指出,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青海,要有新精神。这个新精神,就是站在昆仑之巅、守望全国和世界的登高望远精神,就是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融入全国和世界发展格局的自信开放精神,就是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全国和世界的团结奉献精神,就是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激励新担当新作为的不懈奋斗精神。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放大“新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让“新精神”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让“新精神”激励我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对青海特色党史资源的研究,进一步挖掘青海革命文化特质,丰富青海精神时代内涵;要强化青海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纪念场馆的开发利用,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优质载体,以“互联网+党史”为平台,深入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进一步释放青海红色文化和新青海精神的强大正能量。
要树立品牌意识,擦亮红色品牌。近年来,省委高度重视挖掘、传承、弘扬我省红色文化基因,通过加强组织水平、加大资金支撑、加深保障力度等有效政策举措,在文艺精品创作、群众性文化活动、重要节假日等方面融入红色文化,红色文艺精品力作纷呈,品牌红色文化活动成果丰硕。如青海党建“高原先锋”、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首家“理论+实践”红色党校、青海弘博高原文化艺术馆、“红色班玛” 党员干部教育品牌;社区红色文化墙;话剧《草原之子》、秦腔现代戏《尕布龙》、校园原创话剧《永怀之歌》;打造“红色、绿色、特色”三色融合发展的旅游产业等等,都很好宣传革命文化,讲好党史故事,极大提高了红色文化影响力。展望来路,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要努力推出更多更好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红色文艺精品,打造红色资源现场教学基地和流动宣讲阵地,将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融入各类展览、展演和主题活动之中。
要用活红色基因,汇聚磅礴力量。要充分挖掘青海红色资源,整合优化红色资源,提升宣传规模档次。以革命历史资源为依托,拓展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载体,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品牌,吸引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要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充分利用文字、音像制品、图画、电子文本等形式,保存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生动教材,让红色历史走出史馆,让“红色家谱”走近群众。要创新模式,让红色文化深入爱国主义教育课堂。要整合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制定红色文化发展规划,开辟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创意引领、品牌打造、融合发展,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中壮大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致富。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