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红
2019年05月20日09:55 来源:福建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这段论述既强调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改革创新浪潮中,深入思考如何坚持“八个相统一”,这是打造思政“金课”的当务之急。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做到“三变”。一是“知变”。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尽快养成用学术话语讲政治的职业习惯,在讲透理论、展示真理的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革命性等主要特征与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为此,过去讲思政课的传统方法需要因时而变。二是“应变”。实现学理性和政治性的统一,做到因势而变,即议题设置精巧、政治概念导入平实、理论阐释生动。坚持政治性,要求教师理直气壮讲政治。坚持学理性,要求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讲理论要做到有血有肉,讲政治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三是“求变”。坚持政治性也要与时俱进,坚持学理性更要求真务实,做到敏而善变,即思政课教师通过不断改善学习,厚植与新时代要求相契合的理论思维力。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做到“二因”。一是价值观引导因时而动。新时代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固本。新时代教育改革新趋势,要求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思政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模式,其他学科的教师在知识传授的整个过程也要注意价值观塑造的全程性,即“课程思政”。二是价值观引导因势而化。思政课教师既要明锐地认识并有效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开放性、自由性、时效性特征,又要坚持较高的政治站位,善于从培育“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政治高度,针对世情、国情、民情中吸引眼球的信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
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要做到“二为”。一是“乐为”。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职业荣誉感,率先基于“互联网+”时代就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路径进行先行先试。二是“有为”。在意识形态建设主战场,要求思政课教师拥有坚强的政治定力,敢于理直气壮地对当代社会思潮中出现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敢于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理直气壮地展开学理意义上的辩驳和批判。只有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才能有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做到“二求”。一是“求真”。就是要求每一个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协力完成从思政课到“课程思政”教学范式的转变,即全方位挖掘各类学科与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形成由“点”到“面”多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局面。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到理论阐释通俗化、生动化、具体化和生活化。在打造思政“金课”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巧妙设置课堂互动议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嵌入到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头脑中。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学生宿舍”。二是“求实”。思政课教师要勤于思考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的方式方法,要求思政课教师基于社会现实务求把课讲得深入浅出,讲出真理的味道。思政课教师务求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只有思政课教师做好言传身教,学生才能在思政小课堂汲取正能。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做到“两为”。一是“亲力亲为”。思政课教师在落实全国统一教材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方面要做到亲力亲为,从知识点在不同授课对象的实际反响中,积累打造金课所需要的教学技巧等创新元素。亲力亲为不仅体现在对教学课件的个性标识的打造上,体现在教师对统一使用的教材的核心知识点的内化上,还体现在对教师对授课对象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上。二是“敢作敢为”。思政课教师在教法的选取方面力争做到敢作敢为。坚持多样性,内在地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思政课教师需要针对课程特点和授课对象,在寓理于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才能做到深入浅出。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做到“二有”。一是教学态度要“有热度”。坚持主导性,要求思政课教师先调动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对思政课教师而言,热爱思政课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崇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二是教学过程“有温度”。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内在要求思政课教师强化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思政课教师要明察秋毫,敏锐把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触动点和兴趣点,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做到“二求”。一是“求变”。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方法,更多地开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模式进行教学,这是求变的内因。青年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态度和学习需求的逐步改变,这是求变的外因。求变的主角首先是教师要乐意求变、敢于求变。二是“求实”。在教学语言上,教师要尽量通过与青年学生的平等交流将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在教学议题的设置上,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方法的革故鼎新上,思政课教师力争运用演讲式教学、案例研讨、分组辩论、多媒体教学、MOOC教学、专题教学、情景剧教学、微电影展示等多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念好切实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的“真经”。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做到“二转”。一是转变观念。首先在教育理念转变上,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要发生相应转变。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需要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出成效,打造深度、效度、温度兼具,色香味俱全的新时代金课,必须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理念的转变,实现高校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学科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全覆盖。二是“转变方法”。在教学模式上,思政课教师实现从以前的显性教育为主向显性隐性兼顾的方向转变。在课堂教学的教师点评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有“见微知著”的政治敏感性,淬炼自身察言观色的真本领。
(作者为集美大学教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