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震
2019年04月01日08:15 来源:吉林日报
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现实需要。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转折进程中,人民群众创造了光耀千秋的宏图伟业,人民群众缔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内在属性。中国共产党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政党。人民的利益代表着党的利益、党重要的追求目标,党所代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党章》总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而改革开放伟大转折的诞生,源于40年前人民群众对于小康生活的殷切期待,在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曲折和失误之后,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党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时我国国情和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育的基础上,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经济特区改革试点经验推广到全国,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均能体现出改革开放过程中,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或调整,聆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各项工作的计划、实施的科学性与群众的需求度、满意度高度一致,反映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党的领导能力提升和执政基础的巩固,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主体地位更为显著。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昭示着,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是高度统一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变革中最基础性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变革中广泛的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推动力。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就震惊了世界,中国人民在实践建设、工作岗位上的勤奋进取与无私奉献,孕育出的特区精神、自主创业精神、三峡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为代表的新时期建设精神,所赋予的打破陈规、突破瓶颈、敢于创新的理念,不畏失败、愈战愈勇、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敢挑大樑的责任使命感,在此过程中,人民群众与党和国家同舟共济,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
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直接受益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领导人民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因此,改革开放并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开放而开放。改革开放的最主要目标在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改革开放40年以来,贫困人口大幅度降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教文卫和国防军事等事业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华民族以富强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车,奥运会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现代化技术的普及,城乡统筹发展、国民教育体制完善、社会养老保普及度的提升等为代表的各项改革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长远而丰硕的成果,激发出亿万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事业的热情和憧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充分体现出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彰显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主旨立意鲜明的执政理念,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