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齐
2019年03月29日08:46 来源:北京日报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参差多态,一地与一地的条件基础、工作语境大相径庭。对基层的考核只有科学精准、务求实效,才能形成正向的传导机制。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最朴素,也最管用的方法论。
近日,媒体报道的一则基层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在一次贫困县退出专项检查中,第三方评估组“抓”到一个疑似漏评户并反馈给县里。县长迅速到场核查后表示“我们认了”,同时当场落泪。这一场景,让不少基层干部大呼心疼,亦有人抱怨一些第三方评估过于苛刻,挫伤了一线干部的工作热情。
基层工作不好干,理顺千头万绪势必要付出千辛万苦。为啃下“硬骨头”奋斗三五载,到了评估验收的关键环节却因为一项没做好、一户有问题而所有努力全部归零,基层干部的情绪起伏乃至委屈落泪不难理解。但正如县长本人所言,既然专项评估检查指出了问题,无论大小,都应该有则改之,毕竟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县长虽落泪,但坦然承认、接纳整改的态度,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
基层工作干得如何,必然需要一定形式的评估和考核。而引入第三方,也是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从规则设计来看,第三方评估处于相对超脱的“旁观者”位置,可以改变被评估方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以更为客观、中立的“第三只眼”看待工作、评估成效、查找不足。近年来,这种评估方式渐成风尚,国家也多次发文鼓励地方引入。当然,无论什么方式方法,无论什么先进“工具”,其效用如何最终取决于如何运用。“县长落泪”的新闻之所以在广大基层干部中触发强烈共鸣,恐怕就在于引入第三方评估的实践中确实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机械套用简单指标,或者不分主次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动辄“一票否决”等等。
对这些问题该怎么看?一味吐槽或者听之任之,显然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须知,第三方机构是受雇于上级部门来对下级单位进行绩效评估考核的,是执行者而非决策者。简言之,第三方评估体现怎样的导向、针对怎样的问题,精准度又如何,主要是按照上级部门的“指挥棒”行事;而评估过程乃至结果出现任何问题,也大都需要追根溯源到上面找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评估和考核过程中,上级部门应当体现出主导权,绝不能一派了之。如果以为引入“科学体系”就能当甩手掌柜,那无疑是在以购买服务之名放弃自身责任,大有懒政之嫌。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参差多态,一地与一地的条件基础、工作语境大相径庭。要科学考核基层工作,必须深入一线、针对实际,不能套用一个模子、一把尺子。短时间内,要求第三方评估机构深入掌握基层情况并不现实,作为负责考核的上级机构就必须积极担当,对检查考核事项进行规范、指导、监督。特别是在选择第三方评估机构和进行指标设置时做到心中有数,以科学负责的态度考虑具体项目、权重占比、主要矛盾、任务目标等内容,而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追责而追责。对基层的考核只有科学精准、务求实效,才能形成正向的传导机制。
第三方评估是个小切口,但在提升治理能力上不无启示。当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创新举措接二连三。但在探索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境,再优越的机制也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再先进的理念也必须跟实际紧密结合方能发挥作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个最朴素,也最管用的方法论。积极引入创新理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在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的水位,也是在为中国积累宝贵的“制度财富”。
无论是完善第三方评估,还是其他制度创新,目的都是要最大限度调动起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身处一线的能动性。及时减少不必要的疑虑与负担,让好制度创造好环境,为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培厚土壤,方能激励他们担当作为、让他们暖心安心,全身心扑在干事创业上。
相关专题 |
· 重要评论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