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2019年03月28日10:42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明了办好思政课的长远意义,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点,深刻阐释了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在新时代更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陕西日报特邀赴京参加座谈会的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卢黎歌、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苟昭赟、陕西科技大学李萌、西安兴华小学王良四名教师代表撰写体会文章,以期为推动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3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立意高远、内涵深刻、针对性很强,对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有助于澄清认识误区,扫除认识障碍,满怀信心、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是澄清思政课定位上的认识误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也有价值引导的功能。这是为了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设计安排。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如果不从定位上解决认识问题,仅仅把思政课摆在一般课程的位置上,就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困惑,使人们在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上打折。

二是澄清对思政课教师的认识误区。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充满深情和信任。讲话中,他对思政课教师给予充分肯定,称其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标准,这就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标准,可以纠正“什么人都可以担任思政课教师”的看法,改变一些学校对教师把关不严、要求不严的做法。通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把每一位思政教师锻炼成能够胜任“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生导师。

三是澄清思政课以谁为本的认识误区。思政课究竟是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服务学生,还是以社会为本、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一个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曾有一些不同认识,事实上二者并不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他还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可见,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服务学生,应当成为思政课必须坚守的重要理念。他还强调,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可见,“学生”“人才”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只谈“以学生为本”,抽去了“学生”“人才”的社会属性和立场,也是错误的。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而不是割裂二者,通过直接服务学生,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同时,服务社会也是更好地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是澄清思政课教学中争论性话题的认识误区。思政课教学中的重点是什么?当然是解决学生的困惑。而学生所困惑的又常常是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那么,对此避而不谈还是直面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回避问题并没有解答问题,没有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也就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讲到学生的关注点上,让他们感觉“不解渴”。因此,要直面学生的困惑问题,就无法回避复杂问题。要回答好复杂问题,让学生信服,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还要有“彻底的理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破解理论上的瓶颈。教师要真懂、真信,才能在教学中讲真话、讲正话,堂堂正正、守正创新,获得学生的认同。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卢黎歌

坚定自信 培根铸魂

新时代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如何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作了非常精彩的阐释。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局高度,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理论性、指导性极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我更加深刻理解到,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定自信,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

“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言简意赅地指出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

新时代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关键要在落实“三个一”上下功夫: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条线贯穿全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体系,在落实落小落细、“打通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关键是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人生体验、信仰坚定,对学生有大爱,对祖国有感情的人来讲思政课、做思政工作。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根本是深刻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不仅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还要结合实际学,带着信仰、忠诚、感情、使命学,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通过学思践悟补精神之钙,站在为党育人、为国家和社会育才的高度,拓宽智慧之源、把准实践之舵、夯实发展之基。

守正创新,解答困惑触动学生心灵

思政工作关键是做人的工作。学生有反思甚至质疑是正常现象,思政课教师不但不能回避,还要拿出事实来与学生进行讨论,为学生在理想、信念等方面遇到的深层次思想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咨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做好思政工作,教师不仅要明道、信道,还要把工作做到入脑入心;要回望历史,也要关照现实,更要面向未来;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工作中蕴含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

转换话语,坚守立场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反映最普遍的问题是“理论与现实脱节”。“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我们既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也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将固态化表达的理论话语转化为时代的现实话语,增强思政教育的话语生气。思政工作者要为学生讲清楚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发展史、改革开放四十年实践史。教师不仅能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更要启发学生、组织学生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讲好身边的故事。转换话语是为了让学生“听得懂”,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围绕学生关注点、困惑点和需求点有的放矢进行讲解,但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只讲思想不讲政治,只重个性忽略引导。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观点、方法,拧紧学生理想信念这一“总开关”,做到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学校思政课不是“一条线”的工作,而是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的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真正从理论上学懂,从信仰上弄通,从行动上做实,打破“单兵作战”困境,努力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推动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断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奋斗正当时,不负新时代。思政工作者生逢其时,更重任在肩!

(作者为陕西科技大学学工部副部长、讲师李萌

上好思政课 当好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小学思政课该如何上?这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师乃至学校都要重点研究的方向和任务。

围绕“八个相统一”,改革创新思政课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对于如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这不仅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也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把课程属性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到课程中,要把课本中的事例和新时代中国的万千气象结合在一起,要通过课堂的思辨性、老师的亲和力、内容的创新性对学生进行启发。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从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那么,我们的德育课一定能在各类课程中吸引到更多的小粉丝。

熟悉小学德育课,重视德育课程建设

目前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简称为德育课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016年起,我国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名称统一为《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同时,该教材的编写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律常识。该教材既是道德教材也是法治教材,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这是一套反映儿童成长需要的教材,教师要处理好教材的体系化要求和儿童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是一套以培育学生道德自觉建构能力为宗旨的教材,教师要处理好生活经验的传授与学生道德行为发展的关系;这是一套既有训法和尊礼又有行动和实践的教材,教师要处理好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各类关系;这是一套文化多样又彰显公正的教材,教师要处理好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加强理论修养,提升思政课教师水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他还给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这为思政课教师今后的个人发展和专业提升指明了方向。

《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属综合课程。课程以道德和法治教育为核心和重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这样的综合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人们具备高度的人文素养、处理信息的能力,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对每位教师都是相当高的要求。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少年需要精心引导。因此,每位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政治立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在课程的讲授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新时代,新机遇。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思政课教师要以自信、上进、担当的精神面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只要我们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一定能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作者为西安兴华小学副校长、小学二级教师王良)

深耕思政“责任田” 回应时代“大课题”

如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些关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时代“大课题”,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从“人”和“课”两个方面深刻阐释了这两个字的内涵和内在统一。“人”的方面,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是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关键在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素质锻造必须基于和遵循“六个要”,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课”的方面,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关键之“课”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人”结合,抓住了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牛鼻子”;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辩证统一,触及办好思政课的“关键点”。今天,青年学生思想呈现“原子裂变”。思政课教育教学要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将学生的思想从“裂变”转化为“聚变”,习近平总书记从秉持初心和守正创新两方面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

秉持初心,深耕思政“责任田”。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追求并确立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才能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成为让学生喜爱的人,努力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育者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坚守奉献教育、用生命拥抱讲台的本真信念。要秉持初心,筑牢思政课教师的“一段渠”,深耕思政课教师的“责任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教师教育理想的源头活水。思政课教师,要先于学生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者、坚守者、践行者,然后才能成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学生灵魂的引路人。

守正创新,回应时代“大课题”。作为关键课程,思政课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关涉灵魂和价值认同的教育。该属性决定了思政课的教学和研究必须始终围绕价值体系的构建和价值教育的开展。守正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石。守正,就是要坚持思政课政治性的根本属性和第一属性;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底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亮色;就是要坚持大格局、高格调、厚底蕴、深内涵;就是要坚持正气“在场”,灵气穿空,雅气盈室,既能“惊涛拍岸”,更能“润物无声”。守正方能创新,守正孕育创新,守正催生创新,守正扬升创新。守正,决定了我们在何处落心,在哪里倾情,在哪里发力;决定了我们对教学内容创新性研究的厚度和深度;决定了我们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持续探索的内生动力;决定了我们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方向和基调。思政课要成为“有温度”的“金课”,我们只有坚持守正的精神扬升和朴素的情怀下沉二者的内在统一,为学生提供“精神花园”和“精神家园”的价值引领,才能具有打动人心、触动灵魂的“穿透力”。“花拳绣腿”“段子满天飞”可能一时会赢得学生眼球,但决不会赢得学生长久信服和一生仰望。

守正创新,砥砺奋进。思政课教师有底气有干劲更有信心,交出回应时代“大课题”的满意答卷。

(作者为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苟昭赟)

(责编:王珂园、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