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不“死磕”一线城亟需政策引导

武西奇

2019年03月15日15: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在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看来,不“死磕”一线城市、不追逐“铁饭碗”,正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3月8日中国青年报)

前些年高校大幅度扩招,加之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供需不平衡。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一项事关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工程。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平心而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只要不挑肥拣瘦,谋份职业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现实情况却是,“最难就业季”似乎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让不少大学生感到纠结,甚至直呼“为何偏偏轮到我”。

找工作,到底难不难?当然难。同时也必须看到,这种难,并不是绝对的。毕竟,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来讲,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选择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各种就业服务的政策越来越多。问题在于,很多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一线城市去不了,基层农村不想去,导致自己长期处于失业状态。

相较于基层农村而言,在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晋升空间、发展机遇等诸多方面,一线城市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大城市确实很精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城市也有很无奈的地方,比如竞争激烈、压力山大、房价太高等等,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骨感现实。与其在一线城市过着拧巴的日子,不如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要相信,只要肯努力奋斗,基层农村也能大有作为,幸福感、获得感也能满满。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不“死磕”一线城市,已成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不久前,有媒体对全国34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综合分析得出,近20所公布具体数据的高校,毕业生京外就业率超过90%,去基层就业成为越来越多名校毕业生的选择。北京大学共有562名学生赴基层和西部就业,清华大学共有288名毕业生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

当然,要让这种趋势不断放大,并形成一股主流,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如何让大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关键要从提升“吸引力”上着手,在薪酬待遇、 社会保险、 职称评定、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同时借助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平台,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用武之地。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让干成事者有奔头,如此这般,大学生才愿意到基层放飞自己梦想,才愿意去农村书写出彩人生。

到什么地方就业,纯属个人权利和自由。是“死磕”一线城市,还是回基层农村,大学生在选择的时候,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多点理性少点任性,不跟风不盲从,这样才能不负青春不负自己。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 武西奇文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