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常葆“为民执笔”的创作情怀

陈娜娅

2019年03月11日09: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是文学艺术创造和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回顾中国现当代文化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勃勃生机,展现出跨越时空的不朽力量,形成对广大人民群众源源不断的凝聚感召,正是因为无论何时,“为人民执笔”都是中国文化创作的根本导向。

为人民执笔,是一种浓重的家国情怀。古往今来,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复兴与富强,都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激励。苏轼、杜甫、陆游、王粲、范仲淹等文学大家,之所以能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千古绝句,不仅是因为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更是因为他们在去国还乡的过程中,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疾苦,饱尝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满目疮痍,一篇篇有血有肉的诗文方能跃然纸上、令人动容。心中有民,笔下才会有情。大凡能直击灵魂的创作,总是与民本相连,与民生相息。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唯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认识和理解每一个奋力奔跑的 “逐梦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间的精品力作。

为人民执笔,是一种无畏的时代担当。恩格斯曾说过,文化植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毛泽东也反复强调,文艺事业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道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创作可以帮助后人描绘一个时代、记录一个时代,也可以带领今人去更好地理解一个时代、投身一个时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加速进入一个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启为文化创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带来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在记录时代故事、见证时代伟人、凝聚时代共识、唤醒时代力量的道路上,文艺创作不能缺位,文化事业不可失声。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文学家,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伟大变革面前,为人民执笔,为时代立碑,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所系。

为人民执笔,是一种自我的价值回归。艺术家也好,学问家也罢,本身就是人民的一分子。一个走不近人民、写不好人民的创作者,必然也走不进自己的内心,拿不出能令自己感动和共鸣的作品。现在,有些艺术家和学者,为了迎合流行文化、快餐心理,简单抄袭模仿,作品千篇一律、味同嚼蜡;有的人则一心追求与众不同、抽象思维,越少人看懂就越觉得自己高级。殊不知,这种创造态度,既误导了大众,也误导了艺术和文化本身。搞文艺创作,做文化研究,贵在“入世”而非“出世”,要在“共情”而非“旁观”。创作者只有真正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把握群众思想,才能构建起为人民所认可、被本我所认同的淳厚精神家园。

文化的灵魂是人,社会主义文艺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人民性”。我们相信,为人民执笔、与时代同行、向本我回归的创作者们,必能成为一座又一座精神灯塔,点亮他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