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涵养“改”的勇气

段官敬

2019年02月27日16: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下村走访,有年轻干部向老党员请教乡村工作经验,并要求其指点如何炼成受百姓欢迎的“老基层”。老党员说了句意味深远的话,“就一个字,‘改’!不断改、坚持改”。诚如其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一旦进入陌生领域、从事崭新工作,谁不是从摸爬滚打中学会站起来,在四处碰壁中探索光明。“改”就是纠偏匡正、校对准星、去伪存真,从而让本领日益精进、经验积蓄厚累,实现完善革新提升,成长为合格基层干部。

当然,刀刃向内、一针见血才能“刮骨疗毒”、脱胎换骨。“改”是需要勇气的,囿于认识局限、思维固化和价值定型,人们往往对事物的判断和问题的分析会出现“一根筋”、甚至“钻牛角尖”进入“死胡同”,那么遇到新情况、新现象,作出的决策、付出的努力不仅起不到“推动力”、反而会产生“反弹力”。因而,“改”要葆有敢于正视自我的勇气,直面“短板”和不足,并且砥砺“知错即改”的意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莫让“饶过”的火苗燎旺“犯过”的炉灶。

明代学者徐溥少年时,效仿古人自律,在书桌上放两个瓶子贮藏黑豆和黄豆。若做了一件善事,便望瓶里投一粒黄豆;若言行有过失,便在另一个瓶里投一粒黑豆。起初,黑豆多、黄豆少,在徐溥自我激励、鞭策反省下,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黑豆显得微不足道。正是依靠“两个瓶子”的检视和监督,徐溥将“改”进行到底,不断打磨修炼、锻造品行,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足见,持久“改”、笃定“改”,能够革弊鼎新、焕发魅力,遇见“更好的自己”。

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党员干部也非“生而知之”的行家里手,履职用权、担当尽责过程中,免不了碰到“钉子”、啃到“疙瘩”、踩到“陷阱”。何况“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在全面深化改革等诸多领域,完成挑战、迎接任务客观存在复杂性和艰巨性,由此党员干部难保在某些方面显得“手生”和“束脚”。倘若畏首畏尾怕犯错、踟蹰不前恐惧“改”,担心走“回头路”、甚至计较“白流汗”,如何能做到义无反顾、攻坚克难、涅槃蝶变?

《红岩》里有句名言,“灰尘不扫会越积越多,敷敷衍衍,终会为历史所抛弃”。一个人在“改”上讳病忌医,久之“冰冻三尺”,就积重难返。党员干部在“改”上置若罔闻,无视工作上的“污垢”、思想上的“黑斑”,为民服务不可避免出现“欠账”、履职用权难以保证不会“脱轨”。长此久往,实干作为不断打折、政治本色日渐褪色,早晚会被百姓唾弃、组织嫌弃。所以说,党员干部须秉持“改过不吝”的坚决,涵养“改”的勇气,多与有“过”的自己“扳手腕”、“硬碰硬”,用铁了心的“橡皮”涂擦行为和精神的“渍迹”,方可永葆先锋、纯洁和纯粹。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