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党员干部要注重“养气”修身

姬保卫

2019年02月18日08:45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党员干部要注重“养气”修身

中华文化讲究“精气神”,精内蕴于里,气弥漫于中,神显现于表。“气”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气”是一种道德之气、一种人格境界、一种精神气质。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正气。《论语》中也有这样一句话:“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管理这个社会的人,也就是作为国家政府公务人员,一定要有正气,有威信。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易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风气的影响,尤其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他们如果不能行正立直,远离歪风邪气,势必会对党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最终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养志气,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志者,气之帅也”,志不立,则事不成。志存高远,方可创造辉煌业绩;胸无大志,必定一事无成。正是因为我国一批批有志之士立下“救亡图存,挽救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雄心壮志,才有如今的新中国。当前,党员干部更需要涵养志气。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共产党人补足精神上的“钙”,只有让心中的“引擎”永不熄火,才不会在时间的长河中停滞不前、迷失方向;才能够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守致远,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党员干部涵养志气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当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胸怀,“干一处响一处,走一路富一路”的志气,履职担当,奉献有为;第二,党员干部应该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工作中以自己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进模范作用;第三,党员干部应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道德修养,并在学习中深刻认识党员干部的使命和义务,坚定理想信念、补好精神之钙,自觉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和心灵上的污垢,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坚持不懈改作风、祛“四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推动形成良好政治生态。

养正气,廉洁奉公清正为民

养正气,就是要心怀坦荡做人做事,将公正视作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翻开我国古代历史,一身正气的人比比皆是,前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们的一身正气至今令无数后辈钦佩不已。而在当今,党员干部必须涵养正气,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糊涂、不人云亦云、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坦荡的胸怀,廉洁奉公、清正为民。近些年来,一些腐败案件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探究其背后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党员干部在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了权色的诱惑,丢失了正气,最终走向了违法犯罪之路。如果党员干部具有正气,将手中权力使用得当,惠及人民群众,必将造福一方。但是如果党员干部在权力使用的过程中,将手中权力当作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必然会造成国家经济利益的损失,损害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要养正气,党员干部应该做到:第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党员干部一定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并在养正气的过程中处理好个人与组织、权力与义务的关系。党员干部应该始终坚持党的政治信仰、政治路线,绝不跨越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在权力的使用上,要慎之又慎,将党赋予自己的权力用之于民,而不是将权力当作自己手中获取名利的工具。第二,党员干部应该时刻自省,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个别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入党的“初心”,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陷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之中,终将身陷囹圄。党员干部一定要引以为戒,坚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住一身正气,坚守住一个党员干部的底线,坦坦荡荡地为人民群众踏踏实实办实事。同时,在工作中要经常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时时刻刻以一个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防止自己在名利诱惑之中迷失自己。第三,养正气应该从注重小事入手,增强自律意识。通过一系列的腐败事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党员干部走上腐败之路,几乎都是从小事上引起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作为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应该从小事开始,从守住小节开始,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严格要求自己。

养锐气,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一种胆识气魄,一种责任担当。创新的本质在于推陈出新,解决问题。当前,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必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建立新机制。党员干部应主动认清新形势、把握新常态,自觉识变、应变、求变,以创新增添活力、助推发展。要勇立改革潮头,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第一,要学而慎思之。“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党员干部克服“本领恐慌”开出的“良方”,要善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统筹时间,勤学、乐学、广泛学,练好看家本领,提升综合能力,真正做到“闲时不荒,忙时不慌”。“学而不思则罔”,要善于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在研究思考中把握准规律、掌握好“火候”。第二,要有任重道远的紧迫感,在工作中做到严谨但不刻板、规范但不教条、创新但不盲目,敢于担当,直面问题和困难,不逃避不退缩,要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胸怀居安思危、天下己任、如履薄冰的职业操守,身体力行,甘于奉献,竭尽全力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好、做出实效,力求组织满意、群众认可、自己无愧。第三,要有担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发力,做到个人与集体协同共进。有多大责任就能干出多大成绩,要牢固树立“有责才有为,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坚持解放思想,扎实转变作风,不搞花拳绣腿、表面文章。锐意拼搏进取。要以“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的担当自信,勇立改革发展潮头,敢闯敢为,敢为人先,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干出群众的好口碑。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重点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精准发力,主动为党分忧、为党尽责。

新时代,改革创新任务繁重,在党员干部的培养问题上万不可掉以轻心,应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的培养,注重与党员干部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变化。同时,树立先进党员干部模范,充分发挥模范的力量,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不断培养党员干部的志气、正气和锐气,引导党员干部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廉洁奉公清正为民、提高创新能力勇攀改革高峰。干,是时代最强音。是故,党员干部要把“干”字举过头顶,时刻准备着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以实干事的动力,敢干事的魄力,能干事的举措,会干事的思路,奋力展示党员干部应有的面貌,谱写事业新华章。

(作者为淮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周恩来精神育人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61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郑明琛:《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修养》,《学习论坛》,2003年第6期。

②史成虎:《践行“三严三实”与构建青年干部党性教育长效机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6期。

③鲍振东:《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实践》,《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4期。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