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我国经济韧劲体现在哪里?

丁茂战

2019年01月25日08:33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我国经济韧劲体现在哪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认清我国长期向好发展前景。这些重要判断极为深刻,完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我国经济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美元,但如果按照人均GDP水平看,中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2.4%。我国还有2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人民币。看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既要看经济总量,还要看人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落后也是优势。

投资潜力巨大。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总体还不高,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比如,按照户籍计算,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只有44%左右,新增城镇住房建设、现有城镇住房改造、居住空间提升、城镇优化布局发展等,都存在着巨大的需求空间。特别是投资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投资潜力巨大。

消费空间广阔。人民群众收入和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消灭贫困任务即将完成,中产阶级队伍快速崛起,新型消费业态加快发展,全国人民正在快速迈进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居民消费升级势头发展迅猛,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已在中国形成。以汽车消费为例,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末,我国每百人拥有汽车17辆左右,美国80辆左右。中国消费发展空间广阔。

外需前景趋好。去年是我国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但我国外贸基本平稳、稳中有进,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尤其是对美进出口总值增长了5.7%,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69.8%。我国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已经形成难以撼动的比较优势,外需市场前景趋好的大势不会改变。

我国现代化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实现“弯道并轨”“弯道超车”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支撑和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空间广阔,保持健康发展拥有充分保障。

我国经济拥有充分的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规模扩张、低端发展起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升,产业结构正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创新发展正逐步成为主要驱动方式,经济发展的动能无限、活力无限。

创新力快速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素成本越来越高,环境约束越来越强,中低端供给持续过剩,创新才能驱动发展正在成为社会共识,国家促创新、企业谋创新、全民思创新已成为时代大势。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GDP之比,已经超过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轨,蕴藏于13亿多人口大国的创新激情正喷涌而出,经济发展正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均衡性全面推进。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起点生产力水平低、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大,从而选择了“能快则快”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道路。这一“中国特色”的追赶模式,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由失衡走向均衡,不但是由经济自身规律决定着的,而且是新常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正在激励越来越多的企业转而提供中高端的产品和服务;城市和乡村的失衡,正在激励越来越多的投资转向农村,“三农”进入加速发展期;东部和西部的失衡,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流向西部,先富带后富的渗透效应正在逐步加大。

新经济方兴未艾。新经济替代旧经济是历史的必然,其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的活跃期,我国大踏步赶上了科技发展的新时代,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特别是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向经济和社会全领域渗透,技术催生的新经济形态正旺盛发展。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均以两位数增长。随着新经济权重的持续上升,新经济必将成为主导性的经济形态,我国经济将迈进新的良性发展的时代。

我国经济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国改革开放总体上经历了先易后难、先体制外后体制内、先分散后综合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越往深度推进,难度越大、挑战越大。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问题就是潜力,挑战就是机遇,改革开放的成效与战胜困难的难度往往成正比关系。

要素配置将更有效率。我国价格改革是从下游产品市场逐步向上游要素市场展开的,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要素配置效率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目前,土地市场“招拍挂”制度正在加快完善,资源性产品的市场定价机制正在逐步健全,金融资本市场、技术专利市场改革正迈出重大步伐。要素市场的价格改革将持续释放发展动能。

市场主体将更具活力。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工商个体户等在内的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力之源。回顾改革开放进程,我们在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持续推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的格局已经形成。但离打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目标还有明显差距,非公有制经济仍然面临着“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还比较重,我国市场主体的内生创新动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

政府作用将越来越好。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主线,政府能否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是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和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行政改革全面提速,尤其是“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但是,政府在行政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仍然任务艰巨,通过政府行政改革来释放市场活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仍然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开放空间将更加宽广。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在全球市场环境中参与分工合作、强化比较优势、寻找自己发展方位,极大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面向未来,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中华民族,有更强的自信汇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更主动的全面开放,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的动能。

我国经济拥有不变的发展定力

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前景广阔是定力和大势。这种定力和大势,既是中国经济自身规律使然,也是国家和人民的坚定选择,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如磐石的意志。

定力源于挡不住的发展惯性。我国经济保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GDP净增6万亿元左右。这种长期的持续性的增长,犹如中国高铁,速度太快不行,但速度慢了也不行。我们提出保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就意味着允许经济增速有一定的弹性浮动,但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也不会“断崖式下跌”。

定力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从发展中获得了巨大实惠,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正向着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发展才能拥有幸福,这已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信念,人民群众思定、盼富、谋发展。人心不可违,谋发展、稳发展是全体中国人的期盼,已经汇聚成了磅礴的发展力量。

定力源于复兴梦想的驱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经历了晚清时期的努力、辛亥革命的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梦想。但伟大梦想决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我们还是追梦人,还在追梦中,实现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是保持发展定力的巨大引擎。

定力源于党中央的坚定意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以坚如磐石的意志谋发展、保发展、引领发展,为保持发展定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他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又根据新的形势作出了一系列发展布局,中国经济获得持续性的政策保障。

显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等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必然发生的发展中的问题,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只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全面正确把握宏观政策、结构性政策、社会政策取向,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我国经济一定能够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总编辑〕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