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服务群众要懂群众语言

段官敬

2019年01月21日09: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日前,下村走访见三五名村民围着猪肉摊说要买“赚头”,随行的一位年轻同事便问,“赚头是什么?”。有“老基层”同事回答说,“赚头就是舌头,因为方言中舌头带有折本意思,为了表示对肉摊主的尊重,群众自觉叫赚头”。听后,大家恍然大悟,不由得对群众智慧创造的群众语言表示钦佩。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公仆,基层干部更是服务群众的“贴身跟班”。倘若连基层百姓约定俗成的话语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恐怕难以真正深入群众内心,与群众做到鱼水相融。那么,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成效就会大打折扣。简单来说,不懂群众语言,会给群众办事体验“添堵”。试想,群众急忙忙找干部帮忙,掏心掏肺“一箩筐”,结果干部“昏昏然不知所云”,当作啰里啰嗦“一大堆”,岂不是伤害群众感情,徒增群众烦恼。

走好群众路线,重在聆听群众心声、及时回应诉求。读懂群众真实想法、了解群众当前困难,首先就得品尝到群众语言深层次的意思,因为大部分百姓群众淳朴善良、忠厚老实,与干部谈心有时感觉不好意思、会留“话外音”,有时怕麻烦干部、会“欲言又止”,有时对某些问题“生闷气”、说点“反话”。总之,群众话里“半抱琵琶半遮面”,党员干部就要“心有灵犀一点通”,把群众心弦的“调调”摸个“透透”。如此,才能让群众把干部当作“知音人”,感到“稳稳的幸福”,否则会让群众内心“凉凉”。

有种说法,服务群众要有“店小二”的态度和精神。“店小二”机灵敏捷,尤其是说话乖巧,对顾客之言“心领神会”,于是能奉上体贴周到的服务。党员干部当群众的“勤务兵”和“跑腿员”,也须有“店小二”的热情。主动学习群众说话方式与表达方式,善于“揣摩”民意、把准群众“脾气”,做群众“肚里的蛔虫”。为民服务过程中才能精准“打靶”、“服务到家”,避免会错意、白跑腿、“瞎耽误工夫”,从而让群众由衷满意、打心眼高兴、竖大拇指答应。

“良言一句三冬暖”。人与人之间敞开心扉,往往始于语言上的共鸣与认同。党员干部懂群众语言,不仅要会其意、更要善用之,做到与群众心心相印“话桑麻”。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善用群众语言的专家,如“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等。如此接地气、带露珠、沾泥香的话语,饱涵温存、蕴藏情感,自然荡涤群众心田、引发百姓共鸣。党员干部善用群众语言,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时,不会显得格格不入、左右为难,与群众聊得来、谈得开,方能为急民之急、解民之困、排民之忧打开“一扇窗”。

服务群众要懂群众语言。吴越王《钱氏家训》有云,“官肯着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为民服务是初心使命,懂群众语言能更好服务群众。党员干部定要多花心思、下点功夫,练就运用群众语言的本领,筑牢同群众血肉联系的对话平台,为增进群众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提供保障。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