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为官者要有“黄金难换腐儒心”的坚定

林伟

2018年12月26日10: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清贫耐得始做官,修德立志先守廉”。清廉,是中华优秀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朝历代为官为政必备的素养。古人曾把清、慎、勤作为官员从政的三大法宝,认为拥有了清廉、慎权、勤政这三大法宝,方能在从政路上行稳致远。而清廉之所以成为三大法宝之首,就在于“说”清廉容易,“保”清廉难。

置身于一个欲望泛滥、诱惑横行的年代,小到县衙县令,大到丞相宰相,要想严苛守廉,在各种物质利益诱惑之前摆正立场,站稳脚跟,绝非是一件易事,需要有一种力排一切干扰的定力,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始终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克己修身、洁身自好。否则,就会像孟子所说的那样,一旦“取不义之财,就伤了自己为官的清廉”,就会迷航失控,堕入腐败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要守持廉德、洁身自好,必须要有“义利源头识颇真”的清醒,要有“黄金难换腐儒心”的睿智,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定力。据史载,明人李汰博学能文,为人重操守,为官清正,不为金钱所动,受到朝廷重用。一次,李汰赴福建担任主考。夜里,有考生带黄金上门行贿,李汰一概拒绝,并作诗一首,悬挂于科场门口:“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诗中,李汰自比陈腐无用的读书人,却能在道义和利益面前,判别是非、分清界线,不被黄金迷住心窍,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李汰在诗中不仅宣示了自己的坚定意志,而且还提醒和告诫自己及世人:不要认为在漆黑的夜里受贿就没有人知道,我怕面对天地的时候,会被鬼神斥责。这种“善怕”之心,着实值得我们今日的党员干部三思。“天地”是谁?就是法纪,就是人民;“鬼神”是谁?就是良心、就是正义。而善怕,则是一种敬畏,也是理智的开端,善怕之人,才会“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纪,才能有“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的清醒、睿智和自觉。才能真正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掩案沉思,“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无疑是一种品德、一种操守、一种自省、一种约束,是内在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的自然外化,更是今日党员干部清廉自律、洁身自好,守住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操典”。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在为官之初,尚能有所畏惧,奉公守法,廉洁自律,恪尽职守,但是,随着职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重,诱惑越来越多,“善怕”之心便越来越少,“义利源头识颇真”的能力就越来越低,“黄金难换腐儒心”的睿智更是越来越少,最终导致权力与私欲结伴同行,让权力沦为私欲、人情的化身,而党员干部一旦被人情、私欲捆绑,灵魂的堕落就会顺势而下,其结果不言自明。

萧伯纳说过,“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隐藏有一匹脱缰的野马,如果你不去紧勒缰绳,时刻都会有大祸临头”。“义利源头识颇真”就是驾驭这只野马的“缰绳”,“黄金难换腐儒心”则是驾驭这只野马的“秘诀”。要用好“义利源头识颇真”这一“操典”,用好“黄金难换腐儒心”这一“秘诀”,就必须把修炼这种清醒、这种定力、这种睿智当作自己一辈子的常修课,分清公与私、辨明义与利,用清廉坚守我们的崇高信念,用清廉守住我们内心的从容,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善怕”中,守望自己的平安幸福,走好自己的从政之路。

(责编:任一林、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