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韩喜平  孙小杰

2018年12月24日09:02    来源:前线网--《前线》杂志

原标题: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它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旨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为新时代建设健康中国明确了具体落实方案。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人民健康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实施,进一步确立了人民健康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健康是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因此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整合健康资源、健康产业,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以健康优先就是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人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发展健康服务。健康问题牵涉面广,当前健康中国战略相关工作分散在医疗医药、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公共卫生等部门,各部门工作已形成体系,短时间内将各部门的健康相关工作都合并为一不切实际。因而,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成为了健康中国战略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政策提出和落实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作用,积极调动医疗、环境、教育、法制等多部门共同努力,坚持健康优先原则。

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保障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的权益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并取得了优异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90年的88.9/10万下降到2016年的19.9/10万,婴儿死亡率从1981年的34.7‰下降到2016年的7.5‰,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不容忽视的是,这些进步离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新时代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重视人民健康保障工作。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全民共享健康成果。建设健康中国,要让所有人共享健康成果,让所有人都能够健康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健康中国,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保障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稳定获取健康资源的能力,保证每个人都不会因基本的医疗支出而有负担。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但还存在着诸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将普遍改善作为健康工作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解决难点焦点问题,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扩展健康服务内涵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正式提出“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改变了我国传统卫生服务中的健康内容、工作中心和服务范围,扩展了健康服务的类别、加强了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程度,并以健康内涵扩展后的标准来调整卫生与健康服务的对象范围。

扩展健康内涵,加大心理健康问题等基础性研究。我国传统的健康服务以病患为服务对象,“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要求将尚未患病的老人、儿童、亚健康人群等疾病易感人群也包含进服务范围中来,以健康与否的判断标准来选择服务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这一认识是对马克思健康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同时符合现代社会对健康内涵的认知。

此外,中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紧张的生活节奏给人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心理调适。并且,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为人民的精神健康提供全面、方便、可及的服务成为健康服务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医疗资源日益丰富、人们对情感交流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健康保障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坚持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生命是连续的过程,已有研究证明,生命早期的健康干预能够直接影响后期的发展水平。从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为中心,关键是加强对疾病预防的重视,这是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证明,大部分慢性病都可以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早期预防。做好疾病预防工作,要从普及健康知识做起,从环境安全开始落实;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要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等。

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机制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建设健康中国必须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组织者,有必要将所有与健康相关的工作都纳入到健康领域中来进行统一管理。

从影响健康的多种因素入手,将致使人民患病的生活环境因素减少到最小,是健康中国未来的重要工作。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阳光、空气、水、住宅、饮食、工作时间等,都是能够影响人的健康的因素。不同因素交织在一起会共同对健康水平造成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卫生、全民健身运动、食品药品安全、养老等工作都是关系人民健康的事业。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就要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要从生活健康、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支撑与保障、组织实施等几方面构建健康整体框架,改善人民的生活习惯,改进人民最关心的服务质量,提供健康安全保障,为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健康建立起丰富的工作体系。

从全局的角度统筹各部门的工作,规划更符合人民健康发展规律的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各级省、市委和各个部门都应该主动协调配合,积极完成共同的健康战略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健全支撑与保障、强化组织实施”7方面的战略任务,并且“要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完善标准体系、目标体系、工作路径等理论研究,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实践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先导。这种设计囊括了影响健康的全方位因素,照顾到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水平,理顺了人为干预健康的工作开展的思路与重点,逻辑上具有连续性,实施上具有系统性。同时,以健康生活调动人民力量、以健康服务作为重点领域、以健康保障作为支撑基础、以健康环境作为外部影响、以健康产业提供物质资源。从全局的角度统筹开展各部门的工作体系,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建设、评估、调整、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卫生是保障健康的工作核心。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到整体国民健康的公平与质量能否改善,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经之路。

健全的制度是医疗卫生体系健康有序运行的根本保障。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首先加快制度建设。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就如何加快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到实处,提出了5项具体的基本制度,即“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这5项制度建设直指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主要弊端,包括资源结构不合理,行业监管不到位,公平不足等等。分级诊疗制度致力于改善当前患者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普通疾病浪费优质资源的局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全民医保制度为健康公平提供基本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为健康中国提供物质基础;综合监管制度保证整个医疗卫生体系能够健康有序运行。这5项制度是规范我国医疗体制现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三项制度一个体系建设,即“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未来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出了重点,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医疗服务,归根到底是人对人的服务,医护人员是具体落实者。在展开面向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时,一方面要对医风医德提出要求,即“我国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另一方面,“要严厉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医学工作者培养时间长、任务重、工作繁忙,对社会的贡献不可忽视。作为医学知识的掌握者和从事疾病预防与治疗的专业人员,医学工作者却常常不能顾及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全社会应当重视保障医务人员的利益,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让医务工作者无后顾之忧,让我国的医疗卫生与健康行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让政府与市场在医疗卫生领域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力。健康服务是既需要公平又需要效率的领域,如何把握政府与市场在医疗健康领域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医疗健康的服务质量与能力,一直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需要对政府与市场的功能、优势、弊端有科学的认识。政府与市场在健康服务中各有优势,也都存在问题。政府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平,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的优势,但如果缺乏市场竞争,难免就会有资源浪费、机构冗杂、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样,市场具有灵活性好,竞争环境下服务质量较高的特点,但如果以市场替代全部的政府功能,缺乏法制制约的话,也会形成垄断,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应“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这是厘清政府与市场角色关系的核心,也是建设高效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服务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2016-08-21.

[3]何传启.中国现代化报告2017:健康现代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苏静静,张大庆.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的历史源流探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6(4).

(作者简介:韩喜平,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小杰,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前线》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