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尚金
2018年12月24日08:33 来源:前线网--《前线》杂志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热议和沿线国家的普遍支持。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从理念到规划、从原则到方案、从历史到未来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作了全面深刻论述,初步形成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框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不仅描绘了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壮丽前景,也对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对国际形势的深刻理解,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从国内实践看,“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代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深水区,一些制约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满足日益广泛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问题仍有待改革开放来破解,国际社会也期待中国为当今世界经济均衡发展注入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适应了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代气息浓郁,目标导向鲜明,实际上是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对开创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新格局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从国际格局演变看,共建“一带一路”是应对当前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战略选择。虽然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没有解决,西方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美国特朗普政府频频“退群废约”,世界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洞察世界发展潮流与规律,指出“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这一富有哲学意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重申要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应对当前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提出了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
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演变看,“一带一路”传承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理想情怀并将之发扬光大,让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惠、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称“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命运”。 不同于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的经济掠夺和帝国主义的“零和”竞争思维,也不同于战后西方倡导的对外援助等形式的国际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是各国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
从大国地位看,“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普惠的公共产品,引领全球治理方向,成果惠及世界。“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广泛响应,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发展同外部世界的交融性、关联性、互动性不断增强,中国正从大国走向强国,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是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重要演变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领路人,把握机遇、扛起历史责任,及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新担当和新作为。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涵
“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修昔底德陷阱”,而是所有国家均可参与、各方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大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刻阐述,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共同发展是方向。发展是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缺位”是过去全球治理体系的一大弊端,突出表现为拥有世界80%以上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回应。习近平总书记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3“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的‘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得到广泛响应,就是因为它顺应了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求和平、谋发展的强烈愿望,是对当今发展中国家向往发展需求的有力回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能量来自共同发展的合作取向,对各国共同发展的追求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帜方向。
和平发展是底色。实现发展离不开和平安全环境,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凝聚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发展的信心和力量。非洲朋友认为“一带一路”合作不求私利,其“授人以渔”“筑巢引凤”的做法是契合非洲实际的发展之道。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国情、时代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决定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逐步形成的,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合作共赢是基础。“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之路。“合作”“共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两个关键词,“互利共赢”是贯穿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始终的核心价值观。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合作共赢”理念作了精辟论述,指出“在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经面世,就受到沿线国家甚至太平洋彼岸他国的广泛响应,不仅发展中国家争先恐后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发达国家也不甘落后争抢这一商机。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秉持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搞固定、排外机制,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之路。
共商共建共享是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要“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牢牢把握重点方向,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所谓“共商”,就是沿线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一带一路”的平等参与者,在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前提下,都可以积极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通过双边或多边沟通和磋商,实现发展战略的对接,深入推进务实合作。所谓“共建”,就是“一带一路”要体现沿线国家共同参与,各国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都可以参与其中,各方优势和潜能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形成新的合作优势,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所谓“共享”,就是中国和所有沿线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利益攸关方,在寻求各方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努力让合作成果惠及沿线各国,惠及广大民众。
民心相通是人文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当今世界,不同文明隔阂和民族宗教冲突依然存在,在有些地区和国家甚至引发政局动荡和局部战争,无辜民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不同文明隔阂和民族宗教冲突问题。“‘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近年来,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和开放包容理念,加强同沿线国家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拉近了各国人民心与心的距离,营造了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维护和扩大了彼此的共同利益。然而,西方有媒体罔顾事实,妄称中国“一带一路”是输出中国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是搞“新殖民主义”,许多国家政要和国际知名人士对此纷纷予以驳斥。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说,习近平主席真诚地号召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的人携手共同发展,这种对团结、合作、包容的强调,迥异于在西方国家抬头的反全球化思潮。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正是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共建“一带一路”实践结合起来,提出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事实上,共建“一带一路”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真诚表现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带一路”倡议,描绘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大同目标,共建“一带一路”将不断推动沿线各国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从而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通过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会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
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一带一路”已经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正在向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阶段迈进。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已经写入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机构文件之中,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共建“一带一路”的早期成果和重大意义,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切实行动,是中国主动开放、扩大开放的务实之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今日中国之开放,不只是自我发展,更是回击逆流、引领潮流的主动担当。针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开放的疑虑,习近平总书记坚定表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坚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无疑将为振兴世界经济增添新动力,为全球化发展走深走实作出新贡献。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表示,中国坚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并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仅将积极推动中国发展,也助力全球经济提振信心。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中国倡导的方案,也是全球公共产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顺应大势,着眼全局,契合了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和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提出了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天下情怀,充分体现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历史担当。“一带一路”倡议与时代同步伐,推动经济全球化迈向新阶段;与世界人民共命运,为解决时代命题和世界难题提供破解之道。5年来的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有力地推动了沿线各国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如今,“一带一路”合作涉及领域正在不断延伸,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促进世界各国间的产能合作、互联互通,更在于构建一个全球化、开放型、包容性的全球发展体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惠及沿线国家、造福世界人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极大地凝聚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共建“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了新贡献,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深远。习近平总书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重要任务,向世界亮明了中国与世界同行的基本价值观。“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努力消除旧秩序里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之间的贫富悬殊,深度参与国际秩序调整,让世界向着更加和谐、美好方向发展。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真切感受到,唯有追求互利共赢的合作,才能汇聚共同发展的力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将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绽放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花,必将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柴尚金,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前线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正局级参赞;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
相关专题 |
· 《前线》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