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烈英
2018年12月05日08:25 来源:前线网--《前线》杂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球化问题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对于把握中国的发展趋势,研判全球化的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化的系列重要论述
一般说来,全球化至少包括经济的全球化、公共事务的全球化、环境的全球化、法律的全球化等,其中经济全球化具有决定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世界大势的态度,一直倡导最关键的是怎么看和怎么办。他对全球化问题的看法,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国际国内会议的重要讲话中,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联大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弘扬共同价值观,指明人类发展的大方向。2015年,习总书记在7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讲话。他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联合国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的作用不可替代,仍然是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他庄严宣布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全球化观的深层基础。全球化与人类的共同价值一脉相连,与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治理密不可分。习总书记高度肯定了联合国实现人类共同价值所起的作用以及不可替代性,重申了二战以来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经济全球化,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的问题。2017年1月,他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当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就是学者们津津乐道的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世界经济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关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达沃斯发表《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首先,他认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他形象地说,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潮流的。
其次,也要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最后,他表示中国要下大气力促进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他指出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党和政府,发出支持、引领全球化的最强音。201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将成为新时代中国在全球化问题上的基本国策。
2018博鳌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化的最新宣示。他重申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
构建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协调互动的全球化实践路径
要把中国全球化的理念变成现实,需要很多条件。其中中国自身的国家治理能力以及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在对待全球化的态度上,习总书记坦承,当年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过忐忑。但是,中国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
一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反映了其领导人驾驭内政外交的能力,反映了其国家治理能力。关于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研究认为有内外政治的一元论、内外政治的二元论、内外政治二元协调论三种。二元协调思维不将内外政治分离、分割开来,相反,却从两种政治合作统筹的角度,重视内外政治的对话协商,追求国内责任与国际责任的平衡,探寻国内问题与全球问题的综合治理观。很显然,当代中国是第三种认识和实践的典型代表。中国共产党执政时间长,执政经验丰富,对国内政治的驾驭、动员能力远强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这使得习近平总书记能够真正协调内外政治,确保了中国能够以合作和负责任态度处理全球性问题。这一点是任何一个大国的领导人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很多投票选举政治的国家,必须顾及党派利益和地方选民考虑,做不到中国共产党那样,可以连续制定执行十三个五年计划,一以贯之地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致力于人类的进步和解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实践,妥善处理了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十四条基本方略中的第十三条,即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要想推动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必须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统筹考虑中才能实现。没有好的国内治理,将无力参与全球化进程,即使盲目加入其中,也是弊多利少;没有全球眼光,不参与全球化,闭关锁国,闭门造车,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命运就是悲惨的写照。
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有机互动。国内治理本身就是全球治理的一部分,国内治理的成功,将为全球化提供人、财、物的支撑,也将为矫正不公正的全球化创造条件。 我们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摆脱贫困》《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一系列书目中,可以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妥善协调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积极拥抱全球化、引领全球化的脉搏。具体的成就和艰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有详细的论述。中国的长期稳健发展给世界源源不断地注入正能量,国际社会期待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对中国快速发展成果的惊叹令各国掀起学习中国先进发展和治理经验的热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书籍在世界多地热销。截至2018年1月12日,面向全球发行已超过1000万册。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发行量的新纪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国内治理和全球治理的相通之处,全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外延,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以良好的国内治理为基础,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会有助于全球治理目标的实现,无法想象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失效的国际体系会出现有效的全球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一系列新机制,为全球化注入新动力。习总书记的首脑外交,是编织全球化的重要步骤。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接待大量的外国领导人,出访很多国家,首脑外交成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最显著的特点和最活跃的形式。从2013年担任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主席已出访57个国家和地区;接待外国元首110位。更重要的还是习总书记打造的一系列国际合作新机制,为新型全球化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关于这一点,有学者从“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自贸区创新试验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打造的新的国家合作机制,并不是排斥任何国家的 ,尤其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现象的一些国家,因为没有这些国家参与的全球化是不完整的,也不是真正的全球化。习总书记已经多次声明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球化的目标和原则。其中四大原则指的是:以平等为基础,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以合作为动力,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我们可以看出,平等是全球化的出发点,共享是全球化的目标,而开放和合作则是全球化的方法论。这与英式全球化、美式全球化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五大目标指的是: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这五大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呼应,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建设经验的世界价值。
对推进全球化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及其实践,具有重要的国内意义及世界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当今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这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高度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使得中国成为新型全球化理念的贡献者和实践的引领者。正是有了高远的全球化观,才有了全球思维,中国才能直面各种全球性问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才有了全球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才有了中国对现存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秩序的维护、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多边主义体系的改制和新兴全球治理机制的建立,有了高举贸易自由的大旗和对全球化的全力推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借此有了全球主义的关照和扎实的物质实践基础。人类历史上,不乏各种共同体思想的喧嚣和畅想,民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认知共同体、信仰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各种共同体都是局部的,排他的、内部人的共同体。而建立在全球化关照下的,有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全球治理体系为支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第一次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上。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屡屡写进联合国决议,则代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心基础。我们有理由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化的重要论述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为中国梦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实现准备思想基础、实践路径和道义前提。
(本文是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软权力视域下的中美亚太政策走势研究”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8PT0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栋,曹德军.再全球化——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贾烈英,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专题 |
· 《前线》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