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少些“书面调研”

焦方谦

2018年12月04日15: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曾几何时,调查研究多了一种新方式,其曰“书面调研”,某些单位对这种调研方式“情有独钟”,但凡准备开展一项工作,先给基层发个开展“书面调研”的通知,搞得基层干部应接不暇、怨声载道。

“书面调研”为什么能够受到青睐?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好处”。一是省劲。“书面调研”不用跑基层看,不用去基层转,不用蹲在基层解剖麻雀,原本要下基层三四天的实地调研,把这个包袱一股脑抛给基层单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二是省心。调研的目的是了解问题、解决问题,一般要出一份调研报告,而“书面调研”就是总结调研报告最便捷的方式,把基层单位报送的调研报告汇总整理……经过一番加工,一篇“完美”的调研报告就出炉了。三是省责。开展调研原本就是为了更有效开展工作,在当前大兴调研之风的形势下,领导一般都会问开展调研了吗?有没有数据支撑?可有些问题的确不掌握,不开展调研又不行,这时候“书面调研”来的刚刚好,“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书面调研”成效到底如何?这还要从“被调研”的基层角度来看。现在基层人少活多,可谓是“千线一针”,没有这么多人力和精力来针对某一事项专门开展调研,再有基层干部在对调研事项的精准把握上不到位,没有调研者的敏锐度,到底需要调研什么把握不准,在这种不知道调研什么,又没有精力调研的情况下,只能凭经验、凭“脑补”弄个调研“成果”,即使这样也得“潜心钻研”一番。其实,现在基层干部最辛苦、最务实,直接面对面联系服务群众,很多基层干部并不愿去做这些糊弄文章,但“书面调研”催得时间急,只能把功夫下在调研外,再有确实也存在某些基层干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有位基层干部袒露心声,“别人都报好做法,若自己提问题多,会不会给上级留下坏印象”。究其原因,看似基层工作漂浮,实则调研方法不当、作风不实。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以上率下走访群众了解实情,“掀锅盖”看群众吃什么,“拉家常”问群众收入,这种务实的调研作风值得广大领导干部学习……有人说,基层现在最反感的事情,“书面调研”算其中之一。事实上,基层反感的不是实打实、解决问题的真调研,而是这种浮在面上的“书面调研”,既给基层增加了负担,到头来又探不到实情,自然也不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综上所述,“书面调研”之风该杀,必须下大力气打破这种“坐等调研送上门”的不实作风,防止调研“走调”,只有深入基层群众,下点苦功夫,才能了解真情况、发现真问题、找到真对策,进而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