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打造工作“特色亮点”切莫过了头

彭泰山

2018年11月28日10: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单位工作多、任务杂,已经是当前部门工作的一道别样风景。客观地说,基层单位能够高标准完成上级各部门交办的任务,就已经非常不错了。然而,每到年底,基层单位又不得不花心思挖掘大量的亮点和看点,作为迎检的看点,指望在考核中得高分、受表扬。

工作中敢于打破惯性套路,主动进行探索创新,走别人未走过的路,确实有可能总结出特色亮点,为工作“加分添彩”。可是,有的地方把打造亮点作为终极目标,片面追求数量,刻意“拔苗助长”,甚至费尽心思在纸面下功夫,美化成效、杜撰经验,把常规做法讲得亮点纷呈,丁点成效扩充到无限大,助长了弄虚作假歪风,也带偏了工作方向。

众所周知,特色亮点的总结来自于工作的反思,在“求异思维”中找到新做法、新途径,复制推广后带动面上工作提质增效。鼓励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避免年复一年走老路、机械应付完成目标任务,其初衷本也无可厚非。可是,一旦将特色亮点作为考核“重头戏”,基层干部为了加分,工作不够就只能造假来凑,把人为编造亮点作为迎检“捷径”。试想一下:一个基层单位的每年的特色亮点多达数十个,完全脱离了常识,还有多少引导示范意义?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基层干部在考核分值的诱惑下,背离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固然不对,可一些上级部门对亮点工作任务下达过多,恐怕也难辞其咎。毕竟,不是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年年创新、反复改革,一个单位也不可能做到“万能无敌”,件件工作有亮点。

要知道,特色亮点的培育绝非朝夕之功,哪怕像“盆景”一样精心呵护,也需要一个较长的生长周期,过分施加挖掘特色亮点的压力,无异于逼着基层干部造假。但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现场培育不能迎检达标,就只能在“挖掘”方面下功夫,在普通做法上搞文字表达创新,用“新瓶装老酒”,就成了心知肚明的流行做法。

创新精神不可或缺,亮点特色固然重要,但也只是工作的“点缀”,而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工作,才是工作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把追求亮点和看点当成最终目标,显然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不仅对推动基层工作毫无帮助,还会严重助长形式主义作风,令工作走虚、误入歧途。

遵循基本的工作规律,适当培育特色亮点,确实值得推荐,但凡事过犹不及,需把握好尺度和轻重,切不可当成“主业”,动摇了工作的根本。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