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考核“处分”莫陷教条主义

储旭东

2018年11月28日10: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村民小组长按村支书要求办事,在村支书因此事受处分后,上级原本计划对小组长诫勉谈话,然而考虑到处分指标没完成,最终给了警告处分;一个审批事项从科员到科长,再到分管副局长和局长都有呈批签字,雇员只是把事项录入系统,不巧审批出了问题,追责时为了凑数,那就把雇员也算上……(11月21日 人民日报)

考核是“指挥棒”,颇有“指哪打哪”的精准性、有效性、务实性。而处分则是“校准仪”,代表着一种行为尺度,有过则改之、无过则加勉。可以说,不论是考核工作成效,还是处分问题干部,都为工作开展、事业推进提供了积极推力。但若将两者合而为一,盲目地用考核加大处分力度则难免变了味,毕竟考核往往与绩效挂钩,一旦为了完成指标而加大处分力度,很容易与严管厚爱的初衷相背离。

处分、问责,就是要帮助党员干部规范言行举止、强化纪律作风,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工作更好地开展,让同志们更规范、更合理、更有效、更积极地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改革发展。但若以考核指标泛化处分、问责数量,则很容易小题大做、上纲上线,让责任被无限放大、过失被持续发酵。看似处分指标完成了,却在无形之中让干部寒了心,陷入人人自危的怪圈,进而导致干事业缩手缩脚、说句话思前想后。的确,谁又希望处分、问责落到自己头上呢!于是乎,在“做多错多”面前,宁可不做;在“亲”“清”关系面前,取“清”去“亲”。

就考核“处分”而言,若是关注处分的精准度、处分的高质量,则很有前瞻性和借鉴意义,让“有权就有责、失责必追究”成为常态,也能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倘若考核的焦点过多关注在数量指标上,就成了另类的“运动式”推进工作,只看到问责处分的数量,却视同志们的艰辛努力与付出而不闻不问。这也反映出少数领导干部工作中的教条主义,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惜动起了认真工作同志的主意,活脱脱的“挑软柿子捏”。其实,处分与问责终究只是手段,绝非目的,一旦为其套上考核“枷锁”,难免会催生有失公允的现象,失去了公平、客观、合理、科学等属性的处分与问责,意义何在?

当然,症结在下面,病因却在上头。一个地方风气好不好、绩效优不优,绝不是看处分、问责了多少干部,更不能武断地认为“零处分”“零问责”就是地方的失职,而是应当多听听群众的中肯评价、多看看人民的生活质量、多比比地方的发展成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同样也是门“守正出新”的大学问,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能坚守考核的初衷,不断为考核的导向校正、纠偏。“严是爱,松是害,盲目处分有危害!”各级党组织在处分与问责当前,更需审慎对待、理性为之,既不能为了处分而处分,走上“盲目处分”的教条主义,也不能任性设定考核指标,把处分问责成效简单“降维”成数量多寡;既要充分发挥处分的威慑力,更好服务发展大局,也要全面保护干部担当作为的主观能动性,让实干者得实惠,失误者能容错,无过者绝不被处分、问责。

考核“处分”切莫陷入教条主义。只有免除后顾之忧,营造创新争先、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广大干部才能真正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头顾虑,心无旁骛谋发展、步履坚定谋未来。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