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网评精粹

“拼凑假材料换来真处分”的教训当谨记

程永

2018年11月15日14: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份本该严肃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简报,却出现三个不同姓名的办公室主任,让工作简报成为工作“剪报”。(半月谈 11月14日)

同个单位同一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简报,为何会出现三个不同姓名的办公室主任?难道是在短时间内换了三任县委办公室主任?这让人感到有点奇怪。

据新闻披露的信息,事情的来龙去脉为:身为久治县县委办公室主任的贾均山长期不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眼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专项考核在即,为了应付检查,于是临时抱佛脚,安排副主任去编造党风廉政建设材料、增补台账。估计这位副主任也是“太忙了”,东拼西凑应付,而贾均山不仅对材料撰写过程不闻不问,更没有审核、把关,这才导致了一份工作简报中出现三个不同姓名办公室主任的笑话。

党风廉政建设是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内容,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这位县委办主任对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有多么的不重视。这不免会让人想多问一句,县委办主任作为县委办公室负责人,长期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那单位的党风、作风会是个什么样子。平时对工作不重视,为了应付检查,弄些假材料,试图蒙混过关,不曾料想到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闹出了笑话来。得到处分完全是咎由自取。

其实,细加观察,类似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工作干得好不好,全靠材料汇总表;工作方式新不新,全看写手精不精。”一些单位平时工作拖沓,一到检查考核则召集所有人通宵达旦,加班加点补材料,该补的补、该编的编、该造的造,即使工作没怎么干,也要编出个花样来,力争样样都能拿得出手来,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过关。如此一来,干部忙着在纸上激扬文字,领导热衷在材料上指点江山,至于工作落实情况如何、干的咋样,则无人关心细究。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很多地方已经在不断整改此种问题,可以说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但奇怪的是弄虚作假、以材料试图蒙混过关的把戏是屡屡上演,大有即使受到处分也在所不辞的架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据笔者看来,主要有两点:一是上有所好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上级的很多督查工作方式、作风还没有完全转过来,一些上级部门下基层督查还是以看台帐材料、听汇报为主,这让基层误觉得,只要把台帐资料整得漂亮些、汇报总结材料写得精彩些,就不会出问题;二是与一些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很多关系。相比于实打实的成绩,纸面上的文章,不仅容易做,也容易做得好看;相比于“已经做了”,“已经说了”的工作“剪报”,不仅容易应付考核,也容易博得上级领导的注意。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干部接到工作任务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抓好,而是想着如何去应付、如何才能吸引上级的注意等等,工作未动、材料先行,把实干丢到九霄云外。

工作简报成为工作“剪报”也再次告诫我们:作风建设时刻不能放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于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必须狠下功夫严厉整治,一方面,要加大考核检查力度,要提高考核检查的精准性、时效性,及时发现不去实干,只想以材料来糊弄的干部和行为,并给予严肃问责处理,让不担当实干的干部无处遁形,没有位置;另一方面,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多角度了解干部工作情况,鲜明树立重实绩重实干的用人导向,彻底断掉一些干部“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倒逼他们少在纸面上花心思,多到地面下功夫。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风建设只会越来越严,责任只会越来越重。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拼凑假材料换来真处分”的教训,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责任之弦,知敬畏、存戒惧,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用实干去迎接检查;否则,纪律的板子从来不会缺席,到时候又追悔莫及。

(责编:谢磊、赵晶)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