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干部当学沉潜的“莲花”

郑端端

2018年11月05日15: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生就像是睡莲,成功是浅浅地浮在水面上那朵看得见的花,而决定其美丽绽放的是水面下那些看不见的根和本。”一位成功企业家介绍他的人生哲学。做人干事要学沉潜的“莲花”,在韬光养晦中默默积蓄怒放的力量,不为外物所役,矢志不移,心无旁骛。

沉潜是一种务实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做事的可贵品质,就是要不慕虚华,专心专注,始终保持一颗素心。“一万小时定律”揭示,无论从事哪个领域,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础训练,基本上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但是,能够坚持到1万小时的人,却也很少,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半路上踟蹰不前。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足迹,都刻印着艰辛、专注与执着。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泽山院士在“火炸药”领域整整钻研62年,解决了一个个世界性难题;“天眼之父”南仁东用生命最后的22年造就领先世界20年的中国“天眼”;屠呦呦靠着滴水穿石的韧劲,历经190次失败,最终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大地之子”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以身许国叩开“地球之门”。

古人云:“心不专一,不能专诚。”不专不诚不用心,是无法成事的。就好比绣花,慢工才能出细活,急躁不得、毛糙不得、浮躁不得。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静不下心来、朝三暮四,结果只会一事无成。当下,一些干部下基层,进村不入户,入户不问冷暖,屁股还没坐热就想赶紧挪窝;有的干部遇到困难挫折,不是千方百计解决问题,而是挖空心思找门路、调岗位、换环境;有的怀揣“飞鸽”心态,出场不出力、出工不出活,心思游离于工作之外,“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时在时不在”,无尺寸之功;有的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单位“庙小”了,岗位“屈才”了,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时时想着干几年就走人,人浮于事,心里只想着“高就”,眼里只看着“他位”,把现有职位当成“跳板”,这些人干什么都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最终无功而返。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这都要基于一个前提,就是坚守与专注、积蓄与准备。成功不会自己从屋顶上掉下来,撬动它的支点只能是专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勉励年轻干部,“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沉潜、专注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境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无论读书学习还是干事创业,最忌三心二意,最需坚定不移;最怕一曝十寒,最需坚持不懈;最忌遇难则退,最需坚韧不拔。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与心灵对话,撇开焦虑和诱惑的杂音,拒绝诱惑,拒绝浮躁,减少分心,心静神定、目标专一,扎扎实实向既定目标迈进,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马克·吐温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涵养专注力,保持一颗沉潜笃定的“素心”,需要定力、匠心与责任。党员领导干部要沉潜下来,修养自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以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不疯魔,不成活”的做事态度,精其术、竭其力、乐其业,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专注的精神、执着的勇气,在日积月累中坚持,在历久弥深中发展,日思夜想、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性,不轻言放弃、不半途而废、不见异思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一任接着一任地干下去,在克服种种诱惑、解决问题困难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中凝神静气、行稳致远。

“金石可镂”源于“锲而不舍”。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选对方向、不改初心,超越浮躁、摒弃诱惑,穷其一生专注干事创业、从容应对风险挑战,就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责编:谢磊、赵晶)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