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文字干部不可甘当“流水线”工匠

周岂

2018年11月02日09: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基层单位,有这样一些文字干部,他们专门负责写材料,要么将业务部门的内容进行“加工翻新”,摇身一变为工作总结;要么根据一份会议纪要,也能写出工作简报来;要么凭着领导的口述,也能把调研过程写得有模有样,看似“笔力”十足、功底深厚,内容却浮在“表面上”,不能抵达核心,被调侃为“流水线”干部。

据了解,但凡文字功底比较强的干部,在基层都比较“吃得开”,因为他们就像魔术师一样,能很快将一篇材料加工得条理清晰、文字优美,甚至还能处处押韵,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是,由于很多工作没有亲自干、对业务不了解,就只能“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在材料外形上“修枝剪叶”,对内容没有提炼,对业务没有思考,也提不出好的建议来,只能写出“花样文章”,麻痹众人的“视觉神经”。

写工作材料,主要是方便业务沟通交流。由于一个单位的职能相对固定,工作年年在干,别人最想了解的,就是当年的工作有什么特色,遇到了什么难题,取得了哪些经验,还有什么好建议……而这些,光靠在“文笔”上机械加工,在材料表面上动“美容手术”,无异于新瓶装老酒,势必会与初衷南辕北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拥有好的“笔力”,能让文章“形美”;付出足够的“脚力”,才能让文章“神美”,只有将两者完美进行结合,才能真正造就一篇有血有肉的好文章。然而现实中,有的文字干部抢速度、求效率,习惯于撰写“快餐式”材料,对原始资料不问为什么、怎么来,没有任何质疑与思考,只管按自己的“套路”, 搭出八股文“架子”,再浓妆“润色”一番,好文章就“出炉”了。实质上,全篇就是用优美文字包裹的套话、空话,甚至是假话,外表很丰满,内容却骨感。

一个巴掌拍不响,“流水线产品”式材料颇具市场,与一些材料收集单位工作流于形式、对内容把关不严有直接关系。仅仅满足于“有没有”“交没交”,有的甚至没有认真看一眼就将材料置于角落,华而不实的花样文章,自然也能顺利“过关”,屡试不爽。

当好一名文字干部,绝不能满足于做个“材料匠”,整天对文章进行缝缝补补,而要站在单位的高度,主动熟悉业务、钻研业务,多跑腿、多动手,多亲自干,切实在工作上有自己想法、有独道见解,写出的文章才有实用性、参考性,能真正助推工作。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