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公名公利莫归私有

陈兴汉

2018年11月02日09: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北宋有名的宰相王旦,在任期间提拔了很多人,可是当面总是教训人,等他死了以后,大家才知道自己曾经被他提拔过。当时同朝的寇准曾经问他,为什么提拔了人而不让人知道?王旦说,他提拔人,是为国家遴选人才,何必让被提拔的人来感谢他私人,公名公利,绝不能归为己有。

格局站得高,人生走得远。古往今来,利用选人用人的职务之便拉山头、搞帮派以谋取私名私利的赃官污吏比比皆是,如果王旦宣扬自己提拔了谁、重用了谁,难免会有部分官员对他心存感激、念念不忘投桃报李,一些投机者也会千方百计与他拉关系、套近乎,以谋求升迁机会。时日一长,王旦选人用人难免也会受私情私义干扰,作出任人唯亲、任人唯私的徇私之举,到头来误人误国不说,恐怕自己也难逃身败名裂的结局。但王旦“一反常态”,尽忠职守甘当“幕后伯乐”,赢得的不只是当时人的敬重,还有丹书青史的千载流芳,斯为大格局、大人生。

如何对待公名公利犹如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为官致仕者的修养品性。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出一点成绩后便自认劳苦功高,放大个人能力,忽略组织栽培,在党和人民面前以功臣自居,要么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不作为慢作为,要么把功劳当筹码向组织伸手要权力要待遇,乱规矩坏纪律,这种干部能善始却难善终,根源之一就是把公名公利归为己有。党和人民赋予权力是个人施展才学的基本前提,组织赋予权力好比是“1”,个人作出的贡献好比是“0”,没有了“1”,“0”再多也是枉然。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手握公权、服务公众,但凡起了私心,不管手段如何翻新、套路如何隐蔽,终究会露出破绽。譬如那些提拔了人故意让人知道的干部,其内心“小九九”无非两个:一是宣扬自己权力大,能掌控众多官员的升降任免;二是有意让被提拔的人感恩戴德,甚至暗示其“知恩图报”“投桃报李”。这种做法,

本质是拿权力当私产,搞“隐性腐败”“期权腐败”,在古代被士大夫所唾弃,在今天也不为党纪党规所容。

贪公利是徇私,贪公名也是徇私。晚清人士薛时雨在《题杭州府署》中写道:“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现在党内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已经清楚,公家和百姓的钱,一分一厘不能贪占。但问题是,一些党员干部虽然不逐利,但却贪名,有的为了获得升迁,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为了博取“好”名声,对下属的违纪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而包庇纵容,赢得了身边人的“好评”却带坏了风气。党员干部一旦为名所困、为名所“缚”,被虚名粘住套牢,蜕化变质、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名公利不归私有。尽忠职守,履职谋事不谋人,任何时候恪守“公”与“私”的界限,这样的党员干部必能像王旦一样永葆清廉本色,生前身后获百姓好评。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