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易
2018年10月29日08: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新姿态、新作为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依靠科技进步创造出工业化的奇迹,而对自然的态度则由以往的敬畏转为征服。实践表明,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往往都是由不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忽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子孙后代利益和人类整体利益,漠视对自然生态和其他生物的保护,由此催生了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孕育出灿烂的生态文化,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上世纪80年代初就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进入21世纪又把节约资源确立为基本国策。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时至今日,有的地方和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仍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程度还不够高,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现象时有发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人民群众享有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着眼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监督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必须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重视惠及当代人类和未来子孙后代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绿色能源,用绿色技术改造形成绿色经济,以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同样可以带来良好经济效益。一些地方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很多产品的性能有了显著提高、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而且大大降低了耗电量、耗水量;很多产业利用废弃产品或其零部件加工制造新产品,在大大减少废弃物、大量节约资源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特别是在一些绿色产业园区,各个企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链条,一些工厂产生的废料可用作其他工厂的原料,实现了能源和资源的梯级利用。事实证明,推动绿色发展不仅具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而且具有经济效益。要从技术、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使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市场主体的自觉行动。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29日 16 版)
相关专题 |
· 理上网来·奋进新时代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