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进步的大格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8年10月19日08:21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进步的大格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从主题、时空、发展、治理、观念、价值、文明和本质等八个方面鲜明地呈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总格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努力把握21世纪“中国特色”发展进步的格局与意义,正在成为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亟待展开的重大课题。新时代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新气象新作为建构出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愿景,既把“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建设伟大政党”内在地统筹起来,又把推动中国改革发展和推进世界文明进步紧密地关联起来,系统而鲜明地呈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大格局。

以“四个自信”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根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建设强大国家和伟大政党的总方向,展现了21世纪“中国特色”的主题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推动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理论指导、根本制度保障和强大精神力量,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一根本成就所确立并凸显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主体的地位与权利。正是立足于这样的主体把握和权利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问题上尤其还需看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实际上就是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论述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势进一步作出了深刻的时代阐发,既构成了新时代我们党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又奠定了“中国特色”在新时代始终坚持其总方向并建构其大格局的最重要根基。

以新时代标示21世纪中国发展进步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了统筹建设强大国家和伟大政党的总坐标,展现了21世纪“中国特色”的时空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性转折、我们党实现深刻革命性锻造的历史性成就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的深刻变化,赋予了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党把握“中国特色”的新阶段和新特征提供了明确的时空坐标。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了统筹建设强大国家和伟大政党的总框架,展现了21世纪“中国特色”的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这一系列重要阐述,擘画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维度和总体布局,并以“美丽”这一新目标标举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指向,以“生态文明”这一新维度标示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内在尺度,从而与时俱进地建构和完善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总体框架。

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统筹建设强大国家和伟大政党的总原则,展现了21世纪“中国特色”的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中国特色”的更加完善与定型,致力于建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全局性秩序要求,为我们党深入破解困扰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难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性的治国理政原则和秩序结构保障。

以新发展理念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明确了统筹建设强大国家和伟大政党的总引领,展现了21世纪“中国特色”的观念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他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就表明,新发展理念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总结提炼的规律性成果,本身又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其中,创新发展是动力、协调发展是原则、绿色发展是方式、开放发展是路径、共享发展是目的。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构成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引领。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阐发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初心和价值使命,明确了统筹建设强大国家和伟大政党的总立场,展现了21世纪“中国特色”的价值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始终贯穿和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包括地方领导实践中的核心理念和价值主线,是贯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的根本立场。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在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鲜明表达我们党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奋斗与担当精神去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价值追求,从而极大地充实和拓展了我们党的为民宗旨和信念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奋斗和担当,既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完整继承,又为其赋予了强烈的时代针对性和与时俱进内涵,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21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主题,明确了统筹建设强大国家和伟大政党的总关怀,展现了21世纪“中国特色”的文明格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世界格局和全球治理秩序的深刻变动,尤其是面对中华民族复兴事业与复杂全球化潮流正面相遇的历史境遇,习近平总书记以文明尊重为胸怀和抱负,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文化追求和意义指向作出深刻阐发,为21世纪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显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而深远的世界历史关怀。展开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深入揭示复杂全球化时代人类发展的“地球村”现实,以文明尊重的理念深刻阐发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坚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示范了中国路径;创造性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现实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了重要平台。

重申“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我们党的根本政治定位,明确了统筹建设强大国家和伟大政党的总保障,展现了21世纪“中国特色”的本质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一系列重要阐述,既对我们党“党是领导一切的”地位和功能作出了根本定位,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势进行了深刻的时代阐发。在当代中国,“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及其所阐明的“党是领导一切的”地位不是自封的,是由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是由党的奋斗历程和历史成就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而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首要且根本的,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定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初心、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世界作贡献的天下担当。

〔执笔:冯鹏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责编:任一林、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