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晶
2018年10月16日15:2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公元1079年,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湖州担任知州,短短几个月内,他的足迹就几乎踏遍了湖州的每一个角落。有一次,苏轼与种田能手蔡福见面时,蔡福紧张得如坐针毡,苏轼看上去也有些手足无措。蔡福壮起胆子问苏轼为何也会如此?苏轼回答,我只懂诗文,见到种田高手怎能不紧张?蔡福于是放松下来,打开了话匣子。
不高傲,不自矜,带着一份“紧张感”,实心实意地与百姓进行交流,可以说,苏轼面对群众的那份“手足无措”的真诚,为当下的领导干部面对群众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做群众工作要秉持怎样的心态是一种提醒。只有真正将百姓放在心间,始终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谦虚谨慎,认真解决群众诉求,才能踏实做好群众工作。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回顾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发展史,无论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峥嵘岁月、“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紧要关头,还是“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时期,都是在团结群众,与群众真诚沟通,汇聚群众力量中走向胜利与辉煌的。纵观我们改革开放所经历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是群众智慧和力量的结晶,都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带领群众接续奋斗的结果。
融洽的干群关系是能够从群众中汲取力量的基础,而要实现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就需要双方互相尊重、相互信任。一般情况下,老百姓与干部沟通,总是存在一种紧张或疑虑的心理,干部只有真心相待,才能打消他们的这种心理,为接下来的工作开好头。当前,一些干部在与群众沟通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习惯发号施令,忽视群众意见,有的和群众没有“共同话题”,还有的干部忽视了群众的利益和诉求,导致群众意见多多,这些都不利于政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需要高度重视。
对于干部来说,要有同理心,善于换位思考,在与群众交流时,多想想百姓的长处,多检讨自己的不足,有些干部时常抱怨,工作难开展,与群众打好交道更是难上加难,其实不能怪群众“不识抬举”,对官员动辄生怨,在许多时候,确实是因为官员冷漠、霸道在先,群众才激愤在后。
要学会以人民为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同志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喻为“土地”,只要把种子播在土地上,就能在人民当中“生根、开花、结果”。要多弯下身子向群众请教,多走到田间地头去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在沾满泥土的脚印中,在鲜活生动的生产实践中,在与群众心贴心的交流中,往往能得出苦思冥想而不解的问题的答案,从而抽丝剥茧,解开繁杂的矛盾扣子,透过问题的表象,找到关键症结所在。
“人心换人心,玛瑙兑黄金”。与群众沟通,做群众工作,只有将心比心,才能获得彼此的信任;只有时刻保持敬民畏民的“紧张感”,才能算是真正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块儿,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到底。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